随着全球经济版图的重塑,中国企业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出海热潮。然而,地缘政治的变化仍将是未来中企出海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很多时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伴随着地缘政治的变化而产生巨大不确定性。

图源:档案图库
全球大选之年地缘政治动荡的风险加大
相信去年的美国大选,很多人还记忆犹新。特朗普再次赢得美国总统宝座,让全球市场再次陷入紧张态势。谁也无法想象,特朗普将如何挥舞贸易大棒,毕竟几年前的贸易战,让世界多国损失惨重。
正因如此,中国许多企业深感走出去更为势在必行。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海外也将面临更多政策的变动和新的地缘政治局势。
据统计,2024年全球主要国家中,有包括美国、欧盟、印度、墨西哥、乌克兰、南非在内超过75个国家或地区举行大选,覆盖世界近一半的人口。2024年也成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最大选举年。
从宏观角度来看,各国的选举结果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将会对目前的地缘政治、大国关系和全球治理,产生非常深远影响。而从微观层面来看,选举带来的政策变化、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都会给出海企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例如,过去的业务模式将面临转变;未来的布局深度需重新调整;甚至在海外数十年的积累,也可能会一朝成为泡影。
趋势转变和时代翻篇,总是伴随着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比如在欧盟国家,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开始遭遇史无前例的高关税,各大车企在欧盟市场的出口受到显著影响;在拉美国家,巴西把跨境小包裹的物流税收提高到了大家都无法接受的程度,现在从中国到巴西几乎没有小件跨境业务。
而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后,在关税管制、能源转型和碳排放,以及科技、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政策变化,也影响和改变着全球供应链格局和中企出海前景。
此外,全球多国存在地缘政治格局动荡不安,地区冲突、贸易争端、民族主义情绪等因素,也给中企出海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时,需要更加谨慎地防范各种地缘政治风险。

图源:档案图库
东盟稳定的地缘成中企出海最佳投资地区
诚然,地缘政治的变化虽然对中企出海产生巨大风险,但同时也酝酿出新的出海机遇。首先就是出海方向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以往欧美地区凭借其发达的经济、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先进的技术,是中企出海的重要目的地。
然而近年来,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等,部分中国企业在欧美市场面临关税增加、贸易壁垒提高、投资审查趋严等诸多挑战,使得企业在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和投资收益受到一定影响,出海的步伐有所放缓。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和过去热衷于去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不同,“一带一路”国家已成为中企出海的热门目的地。比如东盟国家,今年东盟已成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长期以来,中企出海东盟国家就有着众多优势,例如地缘与文化优势。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上临近,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地处海上交通要道,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联系紧密,交通便利,大大降低了贸易运输成本和时间,使双方的贸易往来更加便捷频繁。
此外,东盟国家有大量的华人华侨,他们传承着中华文化,相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使双方在交流合作中更容易相互理解和信任,为贸易合作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减少了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和交易成本。
不仅如此,政策与制度优势也很明显。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多项自贸协定,建立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极大地促进了货物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降低了企业的贸易成本,推动了双边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
在产业布局方面,中国与东盟也有互补优势。东盟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如印尼、马来西亚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菲律宾、泰国等国的矿产资源等,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而中国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助力东盟国家开发和利用其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另外,中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能够生产大量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满足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东盟国家则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群体,为中国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售空间。
转变出海模式成应对地缘政治变化的不二法门
值得关注的是,在地缘政治不断变化的影响下,中企出海的合作模式与经营模式也发生巨大转变。过去中企出海多以产品贸易出口为主,而现在则更加注重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开展多元合作。
在资源领域,如油气资源,中国企业不仅从海外进口资源,还参与到当地的资源勘探开发、炼化加工等环节,实现了从贸易合作到股权合作、技术合作等多元合作模式的转变。
以中国石油在中东、中亚地区的油气合作项目为例,公司通过与当地企业共同投资、联合开发,不仅保障了中国的能源供应,也促进了当地油气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为应对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市场竞争,中国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抱团出海,形成产业联盟或集群。通过产业联盟,企业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拓海外市场,降低风险。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以比亚迪为首的相关企业联合起来,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图源:法新社
然而,新的出海模式对中国企业的经营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企业要在海外市场立足,必须依靠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本土化运营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只有不断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
例如,中国的5G通信技术、高铁技术等凭借其领先优势,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在本土化运营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海外市场的文化、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国企业需要加强本土化运营能力。
这包括建立本土化的管理团队、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招聘和培养本地人才,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特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当地社会,提高企业品牌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在风险应对方面,面对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风险,中国企业需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加强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研究,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案,降低风险发生时的损失。
同时,企业还要通过多元化的市场布局、灵活的投资策略、有效的保险措施等手段,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正如上文所述,地缘政治的变化仍将是未来中企出海面临的最大挑战。正所谓“坐看风云起,慧眼识天下”,只有中国企业善于审时度势,寻找新的出海方向,研究新的出海模式,则地缘政治无论如何变化,都不影响我们发现新的出海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