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现在的情况也不理想。 (为了新冠)
医院不得不推掉其他人的医疗需求,而这些都伴随着代价,可能是其他人的生命。
因为推迟手术或治疗也会导致更危险的情况发生。
3)病例还在继续增加,但跟VTL通道旅客及返新公民无关
现在,新加坡的每周病例增长率为1.15,这意味着我们的过去一周比前一周大概病例增加15%。
病例还在增加,但这跟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VTL)或者那些返新的公民无关,或者是通过其他渠道进来新加坡的人。

4)面对现实吧,病毒就在我们中间
坦白说,让我们面对现实吧。
病毒就在我们中间,在你身上或者我身上。
可能是距离3米左右的渔夫,或者是同样在钓鱼的距离3米外的我们身上; 可能我们都有; 在排队打包的时候,或者在超市买东西付款的时候。
但是当我们都打完疫苗,适当的时候打完追加剂,那么我们就不用怕病毒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避开那些没有打疫苗的老人,降低传播风险。

原文 总理夫人不遮不掩,新加坡是什么情况,讲得其实挺一针见血的。
选择病毒共存的新加坡,这条路才走到一半。
如果不考虑更严格的限制措施,那么要挺过这个阶段,只有大规模开打第三针。
前日3个年龄段病例暴增
ICU床位仅剩72张
前天暴增2000多例,有3个年龄段的确诊人数几乎翻倍!
咱们可以对比一下,跟前天的病例年龄确诊人数。
26日新增3272例,各年龄段确诊人数分布如下(N代表图表无统计):
0到11岁人群,确诊222人;
12到19岁人群,确诊N人;
20到29岁人群,确诊532人;
30到39岁人群,确诊765人;
40到49岁人群,确诊631人;
50到59岁人群,确诊518人;
60到69岁人群,确诊308人;
70到79岁人群,确诊136人;
80岁以上人群,确诊N人;

27日新增5312例,各年龄段确诊人数分布如下:
0到11岁人群,确诊416人;
12到19岁人群,确诊183人;
20到29岁人群,确诊900人;
30到39岁人群,确诊1309人;
40到49岁人群,确诊992人;
50到59岁人群,确诊783人;
60到69岁人群,确诊436人;
70到79岁人群,确诊205人;
80岁以上人群,确诊87人;
其中特别是12岁以下、20岁到29岁、30岁到39岁这三个年龄段,分别一下子暴增194例、368例、544例。
其他年龄段的病例增幅,大概在几十例到一两百例,跟之前的日增状况相比属于正常范围。
此外,让人在意的还有关于死亡病例及疫苗接种者住院的情况。
截止到前天,新加坡共计1777名新冠患者住院,比26日少十人。 但是这少10人非常耐人寻味。

前天新增的死亡病例,恰巧也是10个。现在没有再公布死亡病例的性别、国籍、疫苗接种状态。
我们仅能知道昨天10人,年龄介于54岁到96岁,都有潜在疾病。有1人没有打过疫苗,没有已知病症也去世。
而正在住院的重症患者共450个。其中308人在普通病房吸氧;76人因为情况不稳定,在ICU密切观察;66人病危,在ICU插管治疗。
让人焦虑的是什么呢?
据统计现在本地可用的ICU空床位只剩下72个。
截止到前天,累计357个ICU病床中,有142个新冠患者在用,143个给非新冠患者用。

前两天卫生部说到会追加100张,最快可能也得下周安排到位。
另外,现在住院的新冠患者中,不少是打完疫苗的,情况如下:
入住普通病房的有1327人,其中564人没打过疫苗,740个打完2针疫苗,23人打完第三针。
需要吸氧的有384人,其中239人没打过疫苗,142个打完2针,3人打完第三针。
入住ICU的有66人,其中42人没打过疫苗,24个打完2针,0人打完第三针。
看起来,打了追加剂确实相当于再多一层防重症保护,而2针疫苗可能已经不够。。。
事实上对于身体强健的人来说,3针堪堪够用。
但对于那些免疫力功能差的人来说,可能要打第4针。

美国疾控中心近期有关于接种疫苗的最新指南,表示:免疫力功能中度或严重低下的人,可能需要接种第4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更是在敲响警铃:
同样打完疫苗,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住院或因新冠去世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485倍。
所以说,身体是本钱。
尤其在这场新冠大流行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