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現在的情況也不理想。 (為了新冠)
醫院不得不推掉其他人的醫療需求,而這些都伴隨著代價,可能是其他人的生命。
因為推遲手術或治療也會導致更危險的情況發生。
3)病例還在繼續增加,但跟VTL通道旅客及返新公民無關
現在,新加坡的每周病例增長率為1.15,這意味著我們的過去一周比前一周大概病例增加15%。
病例還在增加,但這跟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VTL)或者那些返新的公民無關,或者是通過其他渠道進來新加坡的人。

4)面對現實吧,病毒就在我們中間
坦白說,讓我們面對現實吧。
病毒就在我們中間,在你身上或者我身上。
可能是距離3米左右的漁夫,或者是同樣在釣魚的距離3米外的我們身上; 可能我們都有; 在排隊打包的時候,或者在超市買東西付款的時候。
但是當我們都打完疫苗,適當的時候打完追加劑,那麼我們就不用怕病毒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避開那些沒有打疫苗的老人,降低傳播風險。

原文 總理夫人不遮不掩,新加坡是什麼情況,講得其實挺一針見血的。
選擇病毒共存的新加坡,這條路才走到一半。
如果不考慮更嚴格的限制措施,那麼要挺過這個階段,只有大規模開打第三針。
前日3個年齡段病例暴增
ICU床位僅剩72張
前天暴增2000多例,有3個年齡段的確診人數幾乎翻倍!
咱們可以對比一下,跟前天的病例年齡確診人數。
26日新增3272例,各年齡段確診人數分布如下(N代表圖表無統計):
0到11歲人群,確診222人;
12到19歲人群,確診N人;
20到29歲人群,確診532人;
30到39歲人群,確診765人;
40到49歲人群,確診631人;
50到59歲人群,確診518人;
60到69歲人群,確診308人;
70到79歲人群,確診136人;
80歲以上人群,確診N人;

27日新增5312例,各年齡段確診人數分布如下:
0到11歲人群,確診416人;
12到19歲人群,確診183人;
20到29歲人群,確診900人;
30到39歲人群,確診1309人;
40到49歲人群,確診992人;
50到59歲人群,確診783人;
60到69歲人群,確診436人;
70到79歲人群,確診205人;
80歲以上人群,確診87人;
其中特別是12歲以下、20歲到29歲、30歲到39歲這三個年齡段,分別一下子暴增194例、368例、544例。
其他年齡段的病例增幅,大概在幾十例到一兩百例,跟之前的日增狀況相比屬於正常範圍。
此外,讓人在意的還有關於死亡病例及疫苗接種者住院的情況。
截止到前天,新加坡共計1777名新冠患者住院,比26日少十人。 但是這少10人非常耐人尋味。

前天新增的死亡病例,恰巧也是10個。現在沒有再公布死亡病例的性別、國籍、疫苗接種狀態。
我們僅能知道昨天10人,年齡介於54歲到96歲,都有潛在疾病。有1人沒有打過疫苗,沒有已知病症也去世。
而正在住院的重症患者共450個。其中308人在普通病房吸氧;76人因為情況不穩定,在ICU密切觀察;66人病危,在ICU插管治療。
讓人焦慮的是什麼呢?
據統計現在本地可用的ICU空床位只剩下72個。
截止到前天,累計357個ICU病床中,有142個新冠患者在用,143個給非新冠患者用。

前兩天衛生部說到會追加100張,最快可能也得下周安排到位。
另外,現在住院的新冠患者中,不少是打完疫苗的,情況如下:
入住普通病房的有1327人,其中564人沒打過疫苗,740個打完2針疫苗,23人打完第三針。
需要吸氧的有384人,其中239人沒打過疫苗,142個打完2針,3人打完第三針。
入住ICU的有66人,其中42人沒打過疫苗,24個打完2針,0人打完第三針。
看起來,打了追加劑確實相當於再多一層防重症保護,而2針疫苗可能已經不夠。。。
事實上對於身體強健的人來說,3針堪堪夠用。
但對於那些免疫力功能差的人來說,可能要打第4針。

美國疾控中心近期有關於接種疫苗的最新指南,表示:免疫力功能中度或嚴重低下的人,可能需要接種第4針。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更是在敲響警鈴:
同樣打完疫苗,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住院或因新冠去世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485倍。
所以說,身體是本錢。
尤其在這場新冠大流行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