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坛为什么超级稳定

2021年08月10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共和国成立56周年纪念日,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新加坡政坛一直超级稳定。

2021年7月7日,海地总统被刺杀,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是在新加坡,现任总统,曾长期居住在普通人的居住的“组屋”里(类似中国的经济适用房),总理也经/常上街购物、到公园游玩以及乘坐公共运输等也是司空见惯,都非常安全。为什么新加坡领袖十分安全?因新加坡政坛超级稳定!

一个国家的稳定,虽然原因很多,但是主要的有三个因素:

一是精英治国有方、领导班子团结一致; 二是政府高效廉洁、群众衷心拥护;

三是对外不树敌,国家没有外部侵略干涉。 而这三点,新加坡全部做到了 。

在全世界的各国政坛上,新加坡是很个小的国家,面积724平方公里,其中100多平方公里是建国后填海新增加的;常住人口500多万,其中具有新加坡国籍的公民只有300多万。

自从1965年建国以来, 国家从来没有发生过政变、暗杀等等现象;而且国家的领导班子团结、国内各民族和谐、人民友好互助充满爱心,多年来没有发生过群体性的上访事件。在国际上,可以说在全世界没有一个“敌人”。

特别是在2021年4月8日,新加坡候任总理王瑞杰请辞后,国家的领导层的多个部门的部长,也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而整个国家仍然十分平稳,波澜不惊。

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是,新加坡的总理在不在国内,人们的工作生活,都是按部就班正常进行 。

同为东盟的国家缅甸,前不久也发生政变。多年前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只去前苏联访问一下,国内就发生了政变,国王被赶下台,长期流亡在国外。韩国也曾经发生过总统被杀的事件。大国也不安全,美国、印度的领袖也发生过被刺杀的事件。

新加坡政坛超级稳定,这在许多国家都很难做到的。当然,这里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和平过渡

一是和平过渡 200多年前的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后,新加坡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其中1942--1945年是日本的殖民地。在英国殖民地期间,李光耀为英国政府服务,而且是一个“模范生”,多次受到英国政府的表彰,称之为“远东最开明的人士”。

在日本人殖民地期间,李光耀也曾经为日本人服务过,从事机密的电报工作。因为新加坡的政权移交是“和平过渡”的,没有发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故事。所以新加坡与“侵略者”的宗主国之间,没有“你死我活”的矛盾,大家好聚好散。

1945年,英国军队赶走了日本人,新加坡又重新属于英国的殖民地。1959年,新加坡从英国的殖民地获得独立,英国将政权和平移交给新加坡政府, 李光耀出任首任总理。出于国家安全及经济上的原因,新加坡独立后,英国军队一直还驻扎在新加坡。后来英国军队多次提出要撤离新加坡,李光耀再三挽留。

当时的主要原因,还不是安全方面的,主要还是经济上的,因为英国军队一撤离,为英国军队服务的“三产”人员就会失业。而刚刚独立的新加坡,经济上十分困难,首要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后来,在1963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合并,1965年分开。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后,马来西亚共产党在新加坡很活跃,马共的“解放运动”,他们的目标就是要“解放马来西亚(含新加坡)”。马共的武装斗争主要是在马来西亚的山区打游击,在新加坡主要是搞工运与学运,这也是新加坡的心腹之患。

对在新加坡的“政治犯”,新加坡是“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李光耀基本上一个不杀,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当马共成为历史后,他们的后人以及马共的支持者们,仍然能够接受新政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新加坡有一个“另类版本”,新马分开后,李光耀从新加坡的“州长”升格为“新加坡共和国总理”,因为马来西亚在决定“开除”新加坡后,李光耀曾哭着请求马来西亚收回成命,后被拒。

李光耀“不得已”宣布新加坡的独立,在马来西亚的武装人员的 “枪杆子下”的保卫下,李光耀联想到:新加坡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了! 新加坡的新政权成立后,在与马共的斗争中,李光耀没有杀一个“政治犯”,这是新加坡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儒”立国

二是以“儒”立国。 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是新加坡立国之本。为什么新加坡称之为“四小龙”之一,因为大龙是中国,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小国,一般称之为“小龙”。儒家思想是大中华文化圈的精神支柱,也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司其职,不逾规矩,这才能保证国家的和谐稳定。

中国和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港澳台新等地,基本上都属于大中华文化圈,这个地区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最大,海外华人一直把中华传统文化当作精神支柱,奉行的是儒家的“忠孝仁义、克己复礼”。

1994年,李光耀在接受美国杂志《外交》访问时说:“美国人对亚洲同西方的价值观辩论很感兴趣,我却谈的是儒家理论,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越南,凡是使用汉字系统,儒学经典流传的国家,都深受儒学价值观的影响,而散居在东南亚的近2000万名华裔,所推崇的也是儒家思想。”

新加坡早虽然实现了现代化,但是仍然随处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见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不是互相排斥,而是是相得益彰。

李光耀曾说过:“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不一定就得把基本的文化价值观和信仰全部抛弃。看看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大家都在想方设法保留勤俭节约、刻苦耐劳的传统价值观,强调注重学问知识,效忠家庭和国家,让社群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是因为这些儒家价值观,才有社会的凝聚力、高储蓄、高投资,进而带来高生产力和高增长。”

传统的儒家文化对新加坡影响很大,它使新加坡重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在新加坡街头,很少看到警察,却经常可以看到公共场所桌子或者凳子上的钱和物品没有人去“捡“;很多单位没有围墙、组屋没有保安、住宅没有防盗门等等,笔者在新加坡居住时,出门从来不锁门。

师夷之长

三是师夷之长 中华文化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而西方文化则是新加坡团结各民族的纽带,也是新加坡通往世界的桥梁。在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说过,要感谢英国,国家基本上延用了英国的管理制度。

在新加坡的市中心,特地为英国首次登陆新加坡的英国的莱佛士先生,建立了一座莱佛士的塑像来纪念他,并且把莱佛士尊称为新加坡的第一个国父。

而且对英国殖民地期间,一切对新加坡有用的东西全部保留,如英国人留下的制度、语言、地方和单位的名称等等。包括日占时期的严格管理,新加坡也学习日本的严格管理。

学习英国最大的举措是,不但延用英国的制度,而且把英语作为国家的通用语。新加坡虽然华人最多,但是国家的通用语却是英语;城市建设不少都是学习英国的经验,如建筑物旁边基本上都是草地,连市中心也必须建草地;连城市许多地方、道路和单位的命名,也都是仍然延用英国的人名,如莱佛士广场、伊丽莎白学校等等,随处可见西方留下的痕迹。

李光耀在《我的双语之路》里说到,英语不但是新加坡联系国内各个民族的纽带,也是新加坡与世界接轨的桥梁。英语为新加坡的民族团结和走向世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精英治国

四是精英治国 李光耀认为,“有好领袖才会有好政府”, “一、二个杰出的政治领袖,对一个国家的存亡有生死攸关的关系”。

在李光耀看来,领袖素质比制度更重要。他认为美国重视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制度,来建立好政府的作法不适合亚洲,亚洲的经验告诉人们:“要建立好政府,非有优秀人才不可。

不论政治体制有多好,差劲的领袖仍会给人民带来伤害。相反地,我见过好些社会,尽管缺乏健全的政治体制,却管理得很妥善,正因为有优秀强悍的领袖当政。”

因此,要选拔具有君子品质、强人意志的人当领袖。人民行动党不断吸纳政治精英进入党和政府系统。

一是。这不仅提高了人民行动党的执政能力,也使得反对广泛吸收社会精英进入行动党政府体系党找不到杰出人才,减少对行动党的威胁。

二是培养政治菁英。人民行动党先是考察推举一些优秀青年才俊到重要岗位锻炼,如参加县市议员的竞选、社区工作、国会议员的竞选等。然后进行培养,按严格程序进行测试,及时调整。

最后,严格把关,选拔出接班人。选派优秀的青年党员参加国会竞选,在重新确认自身执政地位合法性的同时,也锻炼了青年干部,为权力交接作好人才储备。

新加坡出了一个李光耀,是新加坡人民的幸运。

诚信立国

五是诚信立国

中国古时候商鞅变法,徙木立信。在政治领域里, “国无信不立”。李光耀深信,一个人在公在私都必须绝对诚实和廉洁,没有妥协的余地。他严格要求自己、家人和同僚都信守这个原则。   

在疫情期间, 新加坡一家医院,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一个不满18岁的人按成人的标准打了疫苗,新加坡的卫生部在知道后连夜向当事人道歉。

在新加坡,政府部门如果是“乱罚款”,严重的是要坐牢房的。有媒体报道 ,新加坡某女停车管理员在去年一个月间,没去停车场巡逻,却胡乱开了总额$1000的54张罚单给30名车主。其中一名车主发现“罚得不对”,于是找上建屋局查证,才揭发此事,结果女停车管理员被判坐牢四星期。

闻过则改是政府树立威信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一个文过饰非的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会有威信的。

反腐倡廉

六是反腐倡廉

新加坡在英国殖民期间也是很腐败的, 李光耀执政后, 首先向共产党学习廉政。1959年的东南亚,正是共产党的影响如日中天的时候。那时的共产党人,虽然仍在地下活动,但在老百姓眼中,却有着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尤其是在学校里,同情支持共产党的年轻人很多。

在早期与共产党的合作中,李光耀明白,只有像共产党人那样保持清廉形象,才有可能不丢掉这个位子。

李光耀对旧中国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深恶痛绝,他曾经访问台湾二十多次,但是一次都不见蒋介石,他认为,就是蒋介石政府的腐败,把中国大陆搞丢了,新加坡政府绝对不能容忍腐败现象滋生。

对政府形成立体有效的监督网 1.以法治国 美国的一家主流媒体,曾经报道新加坡是“家天下”的新闻,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新加坡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而时任国务资政的李光耀和总理吴作栋,却以个人的名义和美国媒体打官司,状告媒体媒体“造谣”,结果法院判决:美国媒体败诉赔款,并且向李光耀和吴作栋道歉。

新加坡媒体曾报道过,有极个别的新加坡人,攻击污蔑总理李显龙的事情,李显龙并没有叫警察请人家去“喝茶”,李显龙也是向法院起诉被告,被告是否有罪,一切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法院说了算。法院怎么判决,就怎么执行。可见新加坡政府官员的权力很有限,一切都是依法办事。

2.舆论监督 当然,有人会怀疑官官相互,如果法官偏袒官员怎么办?这好办啊,还有舆论监督。李显龙曾经购买一套房屋,有人怀疑其中有“猫腻”,怀疑优惠太多了。舆论提出质疑后,李显龙马上公开购房的过程,一切都是和正常人交易一样,并没有特殊的优惠。

新加坡的执政党和政府不办媒体,新加坡的网络也没有“防火墙”。特别是在新加坡,不但有新加坡出的报刊电台等媒体,也经常可以看到听到外国的报刊和电台播音,华语的报刊或者电台,如果不听看主办的地方,你根本分不清是哪一个国家办的。他们监督新加坡政府是“不会讲情面”的。

3.反对党监督 作为执政党的人民行动党,内部也有监督机构,但是自己人监督自己人,要自己“自宫”有时下不了手,所以监督很难到位。

而反对党的监督就十分到位,他们对政府的“错误”是带着“放大镜”来找的,而新加坡有好几家反对党,连李光耀的二儿子李显扬,也是反对党的,这些眼睛都在每时每刻盯着政府,执政党有一点腐败,马上就会曝光你。

4.总统监督 新加坡有一个“贪污调查局”,贪污调查局直接对总理负责,可以调查任何人。但是如果总理贪污受贿,谁来管呢?新加坡直接制约总理的是总统。

一些人以为, 新加坡的总统没有“实权”只是一个摆设,其实是误解,总统必须是无党派人士经过选举产生,对国家领导人有任免权,如“贪污调查局”的局长,就是总统任命的。

1/2
下一页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7万次阅读
对你的Singpass做这些事,换来的不是快钱,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万次阅读
2025大选的最大赢家不是黄循财也不是行动党,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开户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4万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汇率5.63!创14年新高!换汇千万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万次阅读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这8个鲜为人知地方,禁止进入!
2025年05月06日   •   2万次阅读
卫塞节遇上母亲节,新加坡一波活动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过关新方式!手机一扫,轻松通关去马来西亚!
2025年05月06日   •   1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留子们必看!在新加坡地铁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险挨罚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9747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9234次阅读
在新加坡,拿到工资后,每个月要存下这么多钱?!
2025年05月06日   •   5985次阅读
越来越多新加坡学生选择到荷兰、德国和日本留学 原因竟然是……
2025年05月08日   •   5130次阅读
与新加坡人结婚有医疗和生育补贴?官方回应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5130次阅读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长海岸线,但却缩小领海,转口贸易也会减少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阅读
PR不在新加坡,再入境许可证REP过期了,还能更新吗?
2025年05月07日   •   4104次阅读
聊聊新加坡共和国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