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一直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坚信教育是国家最宝贵的投资,这种投资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才能见到成效。在新加坡理工大学(SIT)庆祝成立十周年的晚宴上,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强调了教育的长期价值,并将SIT比作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种子”。

图源:联合早报
新工大的发展历程
SIT的发展历程是新加坡教育投资的一个典范,展现了政府对于人力资源的长期投资和对教育的持续承诺。
2005年,时任教育部长的尚达曼总统启动了理工学院与海外大学合作的计划,这为理工学院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随后,黄永宏医生在担任教育部长期间,将这一模式扩展成为新加坡科技学院,即SIT的前身。
到了2012年,王瑞杰副总理在担任教育部长时期,委托时任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的黄循财领导“2015年后升大学渠道委员会”,进一步推动了大学教育的普及。政府的目标是提高大学入学率,借鉴海外大学的应用型教育模式,并在本地发展,以加强学术与行业的联系,这些努力最终使SIT成为新加坡第五所公立大学。
SIT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教育,还在于其毕业生能够迅速融入职场,展现出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之间的紧密配合。新加坡政府将继续投资于教育和培训,不断改进教育制度,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需要持续的关注和耕耘,才能培养出能够推动国家进步的人才。
新工大就业情况令人鼓舞

新加坡理工大学(SIT)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理工学院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机会。通过与海外大学的合作,SIT最初提供了联合课程,随后在2014年正式升级为公立大学,开始独立颁发文凭。在过去的十年中,得到历任和现任教育部长的大力支持,SIT不断发展壮大。
SIT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令人鼓舞,超过90%的学生能在毕业后半年内找到工作,平均起薪约为4000新加坡元,这一成就反映了SIT教育质量的高标准以及其课程与职场需求的紧密对接。
新加坡政府认识到,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终身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政府推出了“技能创前程”计划,鼓励民众持续学习和提升技能。SIT在这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与行业的紧密合作,为成人学员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包括可累积为文凭的微型证书课程,以及推动终身学习的文化。
今年9月,SIT将迁入位于榜鹅数码区的新校园,这将为大学带来更多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尤其是在发展最新数码科技方面。新的校园环境预期将进一步加强SIT的应用学习文化,并持续推动技能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的需求。这些举措将确保SIT继续为新加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新工大与新捷运共同打造生活实验室

新加坡理工大学(SIT)与新捷运(SMRT)的合作,标志着一个创新里程碑的开始。随着SIT即将在今年9月迁入榜鹅数码区,这项合作将利用榜鹅海岸站的空间,创建一个生活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不仅是展示SIT与SMRT以及其他企业合作开发的数字创新方案的场所,也是MINNOVA交通创新中心项目的一部分。榜鹅海岸站,作为地铁东北线延长线的一部分,预计将在今年开放。
SIT校长蔡其昌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学校与SMRT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将使榜鹅海岸站成为学生和教职员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平台,推动公共运输领域的创新。地铁站的公共空间也将被用来举办各种活动,展示学生的才艺和创作。
SMRT计划将榜鹅海岸站打造成一个“数字村”,与榜鹅数码园区的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举办活动,推动科技创新。
SIT目前拥有超过18,000名校友,其全日制课程的招生人数从2014年的每届1800人增加到现在的3300多人,使其成为仅次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第三大招生大学。
出席晚宴的其他嘉宾包括教育部长陈振声,以及曾任教育部长的卫生部长王乙康和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他们见证了SIT这一重要时刻,这次合作不仅展示了SIT在教育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也预示著新加坡在数字科技领域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新工大的成功故事,是新加坡教育投资策略的一个缩影,它证明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耕耘。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新加坡的教育体系能够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