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GIC以及淡马锡都会发布年报,展示它们管理新加坡国家储备金的业绩,这些机构的表现在国内备受关注。根据最新年报,淡马锡和金管局在上一个财年扭亏为盈,而GIC的20年年化实际回报率虽然降至3.9%,但这是在抵消全球通货膨胀后取得的回报。

图源:FACEBOOK
淡马锡和GIC都强调,它们的首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抵御市场波动的投资组合,以实现长期稳健的回报。尽管它们不希望公众过度关注短期表现或对投资组合的变化进行过度解读,但这些变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市场和世界局势的评估。
淡马锡投资转向或成风向标
过去四十年,低利率、低通胀和全球化扩张都有利于投资,然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地缘政治风险加剧、通胀上升、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的世界,投资者在未来几年的回报率可能会放缓,简而言之,过去的有利因素现在变成了不利因素。
新加坡新任金管局局长谢啇真在年报发布会上提到了全球在中期面临的通胀风险。他指出,影响供应链的结构性变化,如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保护主义抬头、劳动力增长放缓以及气候变化等,都可能导致全球供应紧张,进而推高通胀压力。
GIC首席执行官林昭杰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由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GIC近年来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投资策略。他预计,这些不确定性将继续影响GIC的投资回报。

图源:FACEBOOK
在投资市场上,淡马锡对印度的关注日益增加,淡马锡认为印度是地缘政治变化的受益者之一,其制造业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预计到2030年,印度出口将增长至83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淡马锡在印度的投资组合占比也从2004年的1%上升至上财年的7%。上财年,淡马锡在印度投资了30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再投资多达100亿美元。
与印度相比,新加坡人对日本更为熟悉。淡马锡认为,日本推动企业治理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会过去一年多,日本股市屡创新高,企业治理改革功不可没。东京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要求股价低于净资产的公司提出改善方案,从而推动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和增加派息,进而推高股价。
理性看待AI市场,切忌盲目跟风
在面对低利率、低通胀可能“回不去了”的新世界,借助包括人工智能(AI)在内的科技提高生产力和效率,降低通胀压力,也一再被提起,如今任何与AI有关的股票皆水涨船高,GIC和淡马锡分别提醒避免只看短线,要小心估值过高的股票。

图源:FACEBOOK
过去一周科技股灾的发生,让人们对AI股票的热潮有所降温,率先发布财报的两家科技巨头——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特斯拉(Tesla),没有交出预期的亮眼财报,反而拖累了所有科技股的股价。屋漏偏逢连夜雨,OpenAI日前宣布将推出搜索引擎测试版SearchGPT,这项被视为与谷歌正面对决的举动,导致Alphabet股价又跌一波。

能否交出与估值相应的财报、谁能在AI技术和应用上取得绝对优势、而谁又能借着AI启动下一个周期的爆发式增长,没人可以精准预测,百家争鸣的AI时代才刚拉开序幕。
根据企业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6月,投资者向美国的AI起步公司投入了271亿美元,占所有起步公司融资总额的将近一半。
望着股价已经翻倍涨的AI股而兴叹,投资非上市公司又不得其门而入,要找到下一只AI飙股,一般小散户可能还要再等等,因为公开市场复苏还需要一段时间。由于私人市场的回报更高,GIC和淡马锡这些年都增加相关投资,两家机构的主管也表示将持续看好私人市场。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为了控制通胀,过去两年迅速且大幅度地提升利率,这一举措迅速对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产生了冷却效应。GIC和淡马锡均不预期通胀会轻易回落至2%,它们认为利率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这种观点意味着,两家机构对于IPO市场短期内复苏持谨慎态度,这对于新加坡交易所来说并不是个积极的信号。
尽管有呼声希望这两家机构能够刺激本地股市的活力,甚至推动它们投资的公司在新交所上市,但市场的变化无常,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动向更多是作为参考而非绝对的准则。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分析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