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时提出“居者有其屋”
这个概念开始
到现在全岛已经有超过80%的居民
都是住在组屋里边的

不管从舒适度或是配套设施来看
组屋都能秒杀其他国家
同等的居民住宅小区
不过近年来
组屋老化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好在小坡政府向来“有事说事,就事论事”
老化?不要紧,翻新!

来源:联合早报
昨晚(11日)国家发展部长
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
在国家发展部常年聚会上
就做出了一项宣布!
小坡政府将在未来几年
在全岛各地的公共和私人住宅区开展翻新工程
预计总投入会超过10亿元
他说新住宅项目得继续推出
但同时也必须翻新和提升现有市镇
对于住在组屋的居民
家居改进计划(HIP)
是这次最重要的翻新计划之一

按照之前的规定
只有在1986年或之前建成的组屋
有资格加入家居改进计划
但现在1987年至1997年间建成的组屋
也被收入这次翻新计划中
据透露这一批组屋的家居改进计划
将从明年起开展
其中将优先处理屋龄至少30年的组屋单位
数目可达5万5000个
其余还有17万50000个组屋单位
屋龄已经逐渐逼近30年
而翻新计划会随着这个逼近过程逐步改进
当局现预料能够在未来10年左右
完成这些翻新计划

除了家居改进计划
还有另一“再创我们的家园”计划(ROH)
主要针对对旧组屋区进行系统化的翻新
据说当局即将完成多三个市镇的翻新工程
即兀兰、大巴窑和白沙
并计划在明年继续翻新新一批市镇

来源:早报
另外邻里更新计划(NRP)
和社区设施改进委员会(CIPC)
也会陆续推出新项目
可想而知数量大,覆蓋范围广地
提升和翻新住宅区
所预计地未来几年总投入将超过10亿元
也是非常“诚恳”的估计了
而据说小坡的第一批组屋
建的就跟个“火柴盒”似的
当时的李光耀总理很注重实用性
但不强调组屋外观

来源:早报
不过现在的“组屋Style”
跟从前相比可以说大有不同
而组屋本身及相关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完善

1
组屋墙体彩绘
现在的组屋从外观上看
更讲究颜色搭配
其中又是以撞色居多
从赤橙黄绿青蓝紫无所不用其极

而且彩绘也越来越多
现在随便走走看
都能发现这些“有上妆”的组屋
各种鱼、花、蝴蝶、彩虹的彩绘
远远看去也是十分鲜亮美丽的

不得不说这是花心思了的
一整面组屋房墙的彩绘
不说让整个城市看起来更有活力
就是拍照也多了个打卡点

2
家有乐龄设施
对于年长的老人来说
环境舒适不过窗外有一望无际的蓝天
左右打交道的都是熟悉的邻居
而家中各角落也都装有亲乐龄设施
最好生活便利、人情氛围一应俱全

在家中安装了更适合
年长者安全居住的设施
是小坡组屋“人性化”的一个典型例子

比如在厕所内外分别安装
四个和五个扶手

厕所地砖也具备较强防滑功能
让老人能安心独自冲凉和进出厕所

来源:早报
也有的是考虑到屋外有几级阶梯
就在家门前安装斜坡道
好让屋主更方便进
而且在乐龄易计划下
建坡道多达95%的费用由政府承担
视组屋类型而定

3
小朋友专用playground
如果说小坡的组屋可以赶超
其他国家大部分同等住宅小区
很大一部分优势就在于组屋本身的配套

小坡的组屋就像公寓那样
也设有公共活动空间和大面积绿地
很多playground的游乐设施
就是专门为小朋友们准备的

而且进一步考虑到小朋友的安全
游乐区的地板也采用
类似软塑胶的材质建成

4
健身场所
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
都是组屋楼下较为常见的健身场地

也有的社区还会出其不意地
开辟一块“小菜地”
很多居民会在这些菜地上种些果蔬


5
多功能用地
在组屋附近的空地上
有的会另建供休息的亭子
亭子里还有装电扇和桌子椅子

桌子上直接嵌有象棋盘、围棋盘
经常有安哥直接在那里
坐上好几个小时对弈、打扑克

也有的地方是直接装上烧烤设施等等
让人感觉多了一些生活乐趣

6
临近公交站点
组屋附近几乎都有设公交站点
一般来讲500米内必有公交站

而且公交的车次多、站点多、站距短
居民出行都很方便

6
停车场
小坡组屋特别注意人车分流
通常格局是几栋楼围合
就像“组团”一样

而一个组团一般由10栋楼围合而成
这样下来几个组团
就能组成一个邻里社区

而停车场一般都是
被组屋左右环绕,大概占了2-4层
而停车场的屋顶就是一个小花园

就算是单独一侧的停车楼
楼顶也是屋顶花园
最精妙的是这种停车场设计
就连自然采光都考虑在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