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很多人迟早会感染,无症状或轻微!中国新移民担心康复后回国更难

2021年10月05日   •   13万次阅读

新加坡最近的疫情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周六,在新加坡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记者会上,黄循财呼吁民众不要对新加坡最近不断增加的确诊病例数字感到太过担心。

图源:雅虎新加坡

黄循财: “许多人迟早会感染”

可能是觉得这段话不足以打消民众的疑惑。黄循财详加解释了一通。

他说:新加坡现有确诊病例中有98%的人是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对于那98%的人来说,他们不需要感到害怕。

“事实上,如果你患上新冠也没什么尴尬的,因为很多人迟早都会感染上新冠。”

这可能是政府在给民众打一波预防针,目的是为了减轻民众对于日增病例不断上升的担忧。

毕竟在刚过去的9月里,新加坡一直在调整对新增病例的预估。

9月11日,黄循财预估的单日新增病例,是1000起。

这个数字,在很快就上升到了日增2000......

然后,在9月底,卫生部长王乙康发声,又将这个数字调高到了3200例。

图源:新加坡新闻及通讯部

虽然这是卫生部对10月的总体预估,但是按照新加坡这几天动辄2300-2900起新增病例的情况来看,增速有点超乎想像。

周六,新加坡新冠疫情高峰会是多少起病例目前仍然难说,有的专家说是5000起左右,有的则说可能达到1万起左右。

图源:彭博社

网上已经出现声音,认为联合抗疫工作小组和卫生部应对这次疫情并没有做足准备。他本人很担心近来面对在社区和客工宿舍双双引爆的疫情,有关当局和部门真的能够处理吗?

当然,有些网民对政府还是感谢了政府一路以来抗疫的付出和努力,只是不免生疑。但有些人,就没有这么客气了。

他们已经开始有不信任的倾向,夹杂着无奈等情绪。

特别是针对周六的讲话,有人认为他的话根本没有道理。

更有甚者开始“诅咒”,直接表达对言论的不满。

但事实上,不久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中,其实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是认为新加坡不可能无限期处于“阻断”措施中。

另有40%的人,其实已经做好了因为不断医疗资源紧缺而需要更长的看诊等候时间的......

由此可见,很多新加坡人早已做足了心理建设,准备与政府推进的“共存”同进退。

但作为在新加坡的新移民来说,有两点顾虑。

第一点,是新冠会带来的后遗症。9月,一篇发表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文章,研究表示大多数新冠患者出院后,健康状况比没有患上新冠的人更低,出现了所谓的“Long Covid”现象。

图源:Financial Times

患上新冠的后遗症包括睡眠障碍、脱发、味觉和嗅觉失调、头痛、关节疼痛、焦虑或抑郁、呼吸困难、疲劳或肌肉无力,甚至还会波及人体神经系统!

新冠不仅只是一种肺炎,同时也对人体肺外器官也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患者的心理也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人类无法找回旧有的生活与工作节奏。

英国牛津大学和国家健康研究所,也在10月1日发表了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有超过37%的新冠患者在康复后的三到六个月内,出现至少一种长期后遗症,最常见的是忧郁与焦虑,其次是呼吸异常。

图源:新浪财经

因此,很难想像如果新加坡“很多人”得了新冠之后,会对新加坡整体社会运转造成什么样的冲击。

第二点,那就是还有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回国路漫漫

回国必要条件是需要中国驻当地使馆发放的健康码才能成功入境。根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公开信息,从新冠痊愈后至少要进行3个月的自主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才有办法获得健康码。

查询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信息,发现似乎并没有像驻美使馆一样明面上表现得这么严格。

须知使馆经常会根据情况调整相关政策,而使馆方面也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排除临时增加相关排查要求。

因此,在中国内部表现出异常强大的“清零”决心时,在新加坡患上新冠后再想回国似乎不会那么顺利。如果仿效驻美使馆的要求,现在染病,很有可能明年是无法回国过年的。

这是一个相当现实的隐忧。

解封策略不改, 新加坡做好准备了吗?

其实,黄循财的这番言论,也从侧面映证了新加坡官方仍旧想要与病毒共存的决心。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今年曾多次表示新加坡将不得不学会长期与病毒共存, 图源:八度空间华语新闻

在周六下午的记者会上,黄循财表示:

“我们关注的已不再是这些(确诊)数字,因为我们的疫苗接种率高,焦点应该集中在重症病例身上,并且确保新加坡的医疗体系有能力照料他们。”

针对民间的共存赞成派和反对派声音,黄循财则表示人民应该耐心等待以观后效:

“我们的解封策略未改变。这是新加坡首次面临这么大一波疫情,疫情正对我们的医疗体系造成巨大压力。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一些(抗疫)程序,这些都需要时间。”

“没有一波疫情会是永无止境的,但这一波疫情也不会是新加坡面对的最后一波疫情。新加坡人需要做好未来还会有数波疫情的心理准备。”

“新加坡将达到高接种率和高群体免疫,到时,或许在数月后,新加坡疫情稳定并不再出现新一波疫情,(抗疫小组)有信心地解封。就像欧洲一样。”

在自己的脸书上,黄循财也po文表示高峰和低谷都是新加坡会面对的。无论胜败,他都鼓励民众不要失去对未来的期待。

与此同时,卫生部长王乙康也表示当局现在正在加紧全面检讨现有的防疫规定。 以求达到简化程序,让民众更容易理解并实行的程度。

不久前,新加坡开始推行居家康复计划(HR)。在此计划下,大多数新冠确诊阳性的患者都不需要进入医院接受治疗,可以在家慢慢康复。但实际操作起来颇为不便。

单单是理解确诊阳性后需要做什么就有这么多门道,图源:Mothership.sg

这些理解和执行上的混乱,让新加坡现有的隔离程序变得无序,引起民众的抱怨。

患者会认为自己无法在有需要的第一时间就得到帮助,而患者家属也无法为这些人提供可实行的操作。

更不要说,很多需要帮助的居家康复者,在紧急情况时根本无法及时联系到卫生部,或者远程医疗服务为他们提供服务。

图源:Business Times

新加坡目前有56%的新冠患者在家里休养,眼见未来几周本地疫情形势应该依然严峻,有关当局可能计划在几个星期后让更多患者加入居家康复计划。

因此,让康复计划的整体程序更为简便易懂,是新加坡未来想要实现共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除了要面临社区传播外,近来客工宿舍传播链始终无法彻底根除。人力部表示,将调整客工宿舍内的部分防疫措施。

兀兰客工宿舍是重灾区之一,图源:8视界

接下来,人力部马上将允许未出现症状但已完成疫苗接种的确诊客工,在宿舍的康复设施中自我隔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转送到其他设施并隔离。

这些人每三天就会进行一次抗原快速检测(ART),一旦结果呈阴就能离开康复设施。

只有当客工出现症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呈阳后,有关当局才会将患者转送社区护理设施或者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ART检测较为快速,图源:海峡时报

早前,人力部就已经安排客工们进行定期轮流检测,现在这项检测将逐步改用ART进行。

同时,只有与确诊病人同住一屋者才会接到隔离令,隔离期也会从过去的14天缩短为10天

只是,ART检测的结果相对容易伪造,不像核酸检测有官方报告一样白纸黑字清晰明了。

目前,在新加坡大规模普及ART检测的环境下,当局似乎是注意到了这点,伪造ART检测结果一旦被发现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1/2
下一页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1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