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近的疫情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周六,在新加坡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黃循財呼籲民眾不要對新加坡最近不斷增加的確診病例數字感到太過擔心。

圖源:雅虎新加坡
黃循財: 「許多人遲早會感染」
可能是覺得這段話不足以打消民眾的疑惑。黃循財詳加解釋了一通。
他說:新加坡現有確診病例中有98%的人是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對於那98%的人來說,他們不需要感到害怕。
「事實上,如果你患上新冠也沒什麼尷尬的,因為很多人遲早都會感染上新冠。」
這可能是政府在給民眾打一波預防針,目的是為了減輕民眾對於日增病例不斷上升的擔憂。
畢竟在剛過去的9月里,新加坡一直在調整對新增病例的預估。
9月11日,黃循財預估的單日新增病例,是1000起。

這個數字,在很快就上升到了日增2000......
然後,在9月底,衛生部長王乙康發聲,又將這個數字調高到了3200例。

圖源:新加坡新聞及通訊部
雖然這是衛生部對10月的總體預估,但是按照新加坡這幾天動輒2300-2900起新增病例的情況來看,增速有點超乎想像。
周六,新加坡新冠疫情高峰會是多少起病例目前仍然難說,有的專家說是5000起左右,有的則說可能達到1萬起左右。

圖源:彭博社
網上已經出現聲音,認為聯合抗疫工作小組和衛生部應對這次疫情並沒有做足準備。他本人很擔心近來面對在社區和客工宿舍雙雙引爆的疫情,有關當局和部門真的能夠處理嗎?

當然,有些網民對政府還是感謝了政府一路以來抗疫的付出和努力,只是不免生疑。但有些人,就沒有這麼客氣了。
他們已經開始有不信任的傾向,夾雜著無奈等情緒。
特別是針對周六的講話,有人認為他的話根本沒有道理。

更有甚者開始「詛咒」,直接表達對言論的不滿。

但事實上,不久前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中,其實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是認為新加坡不可能無限期處於「阻斷」措施中。
另有40%的人,其實已經做好了因為不斷醫療資源緊缺而需要更長的看診等候時間的......

由此可見,很多新加坡人早已做足了心理建設,準備與政府推進的「共存」同進退。
但作為在新加坡的新移民來說,有兩點顧慮。
第一點,是新冠會帶來的後遺症。9月,一篇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文章,研究表示大多數新冠患者出院後,健康狀況比沒有患上新冠的人更低,出現了所謂的「Long Covid」現象。

圖源:Financial Times
患上新冠的後遺症包括睡眠障礙、脫髮、味覺和嗅覺失調、頭痛、關節疼痛、焦慮或抑鬱、呼吸困難、疲勞或肌肉無力,甚至還會波及人體神經系統!
新冠不僅只是一種肺炎,同時也對人體肺外器官也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傷,患者的心理也很容易出現問題,導致人類無法找回舊有的生活與工作節奏。
英國牛津大學和國家健康研究所,也在10月1日發表了最新研究,顯示美國有超過37%的新冠患者在康復後的三到六個月內,出現至少一種長期後遺症,最常見的是憂鬱與焦慮,其次是呼吸異常。

圖源:新浪財經
因此,很難想像如果新加坡「很多人」得了新冠之後,會對新加坡整體社會運轉造成什麼樣的衝擊。
第二點,那就是還有一個相當現實的問題需要解決:回國路漫漫。
回國必要條件是需要中國駐當地使館發放的健康碼才能成功入境。根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公開信息,從新冠痊癒後至少要進行3個月的自主居家隔離和健康監測,才有辦法獲得健康碼。

查詢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的信息,發現似乎並沒有像駐美使館一樣明面上表現得這麼嚴格。

須知使館經常會根據情況調整相關政策,而使館方面也明確表示自己不會排除臨時增加相關排查要求。
因此,在中國內部表現出異常強大的「清零」決心時,在新加坡患上新冠後再想回國似乎不會那麼順利。如果仿效駐美使館的要求,現在染病,很有可能明年是無法回國過年的。
這是一個相當現實的隱憂。
解封策略不改, 新加坡做好準備了嗎?
其實,黃循財的這番言論,也從側面映證了新加坡官方仍舊想要與病毒共存的決心。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今年曾多次表示新加坡將不得不學會長期與病毒共存, 圖源:八度空間華語新聞
在周六下午的記者會上,黃循財表示:
「我們關注的已不再是這些(確診)數字,因為我們的疫苗接種率高,焦點應該集中在重症病例身上,並且確保新加坡的醫療體系有能力照料他們。」
針對民間的共存贊成派和反對派聲音,黃循財則表示人民應該耐心等待以觀後效:
「我們的解封策略未改變。這是新加坡首次面臨這麼大一波疫情,疫情正對我們的醫療體系造成巨大壓力。因此我們需要改變一些(抗疫)程序,這些都需要時間。」
「沒有一波疫情會是永無止境的,但這一波疫情也不會是新加坡面對的最後一波疫情。新加坡人需要做好未來還會有數波疫情的心理準備。」
「新加坡將達到高接種率和高群體免疫,到時,或許在數月後,新加坡疫情穩定並不再出現新一波疫情,(抗疫小組)有信心地解封。就像歐洲一樣。」
在自己的臉書上,黃循財也po文表示高峰和低谷都是新加坡會面對的。無論勝敗,他都鼓勵民眾不要失去對未來的期待。

與此同時,衛生部長王乙康也表示當局現在正在加緊全面檢討現有的防疫規定。 以求達到簡化程序,讓民眾更容易理解並實行的程度。
不久前,新加坡開始推行居家康復計劃(HR)。在此計劃下,大多數新冠確診陽性的患者都不需要進入醫院接受治療,可以在家慢慢康復。但實際操作起來頗為不便。

單單是理解確診陽性後需要做什麼就有這麼多門道,圖源:Mothership.sg
這些理解和執行上的混亂,讓新加坡現有的隔離程序變得無序,引起民眾的抱怨。
患者會認為自己無法在有需要的第一時間就得到幫助,而患者家屬也無法為這些人提供可實行的操作。
更不要說,很多需要幫助的居家康復者,在緊急情況時根本無法及時聯繫到衛生部,或者遠程醫療服務為他們提供服務。

圖源:Business Times
新加坡目前有56%的新冠患者在家裡休養,眼見未來幾周本地疫情形勢應該依然嚴峻,有關當局可能計劃在幾個星期後讓更多患者加入居家康復計劃。
因此,讓康復計劃的整體程序更為簡便易懂,是新加坡未來想要實現共存的必要條件之一。
除了要面臨社區傳播外,近來客工宿舍傳播鏈始終無法徹底根除。人力部表示,將調整客工宿舍內的部分防疫措施。

兀蘭客工宿舍是重災區之一,圖源:8視界
接下來,人力部馬上將允許未出現症狀但已完成疫苗接種的確診客工,在宿舍的康復設施中自我隔離,而不是像現在一樣轉送到其他設施並隔離。
這些人每三天就會進行一次抗原快速檢測(ART),一旦結果呈陰就能離開康復設施。
只有當客工出現症狀,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結果呈陽後,有關當局才會將患者轉送社區護理設施或者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ART檢測較為快速,圖源:海峽時報
早前,人力部就已經安排客工們進行定期輪流檢測,現在這項檢測將逐步改用ART進行。
同時,只有與確診病人同住一屋者才會接到隔離令,隔離期也會從過去的14天縮短為10天。
只是,ART檢測的結果相對容易偽造,不像核酸檢測有官方報告一樣白紙黑字清晰明了。
目前,在新加坡大規模普及ART檢測的環境下,當局似乎是注意到了這點,偽造ART檢測結果一旦被發現就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