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面对死亡 我国首席验尸官:盼让家属有了结

我国首席验尸官纳科达。(图:CNA/Raydza Rahman)
我国首席验尸官纳科达(Adam Nakhoda)曾处理过多宗备受关注的案件,熟悉法律界的公众,相信对他的名字不会感到陌生。他自20多年前开始从事验尸相关工作,每天都在面对死亡,一点也不容易,而让死者家属可以放下、有个了结,是他继续前进的动力。
52岁的纳科达接受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专访,分享他处理非自然死亡案件的“日常”。
纳科达处理过的案件,包括丹戎巴葛致命车祸、我国首宗跟冠病疫苗有关的死亡案例、以及热水器电死一家人等案件。
我国每年平均有5000起非自然死亡案件,大多数案件可在一天内结案,但其中20%至25%最终需由我国首席验尸官进行全面调查。

纳科达在停尸房看模拟尸体。(图:CNA/Gaya Chandramohan)
家属不能拒绝尸检
公众一般对验尸官的工作存有误解和迷思。
其实,验尸官并无权决定死者之死应归咎于谁。比如,如果一名路人因车祸丧命,家属有时会希望验尸官可以做出司机应负责的结论。
但验尸官不会追究责任,无论是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还是纪律责任。根据法律程序,调查结束后,检察官可根据验尸官的调查结果,在法庭上对涉案人士提出指控。
另外,家属不能拒绝尸检。纳科达说,如果如果没有已知死因,而法医病理学家又无法根据死者的医疗记录或死后电脑断层扫描确定死因,或者有人在非自然情况下死亡,就必须进行尸检。
跟其他法庭程序一样,验尸官的调查一般上必须在公开的情况下进行。纳科达了解,一些亲属介意自己的名字被媒体报道,所以他会尽可能保护家属的隐私,在报告中匿名。

纳科达查看死者死后电脑断层扫描。(图:CNA/Gaya Chandramohan)
大多时候无需亲眼看到尸体
在科技的帮助下,验尸官如今大多无需亲自到验尸房看到尸体,除非死者是遭人谋杀或身份不详。
虽然如此,验尸官的工作毕竟是常常面对死亡,对一般人来说,或会对他们造成精神伤害。不过,纳科达坦言,他已逐渐习惯这种生活。
希望有教育意义 避免悲剧重演
但有时,见证死亡的瞬间,对纳科达而言,仍是艰难的。
他说,在调查车祸案件时,查看行车记录器画面是关键。“你会看到这些人猝不及防的遭遇,会想到他们的亲人,无法来得及向他们道别。”
另外,个人代步工具起火引发的致命案件,也让纳科达颇有感触。
他希望,验尸官的调查结果能阻止类似悲剧重演。
“我认为强调这些案例,以及改装个人代步工具的危险性,有很大作用。希望看到这些案例(新闻报道)的人们,在购买改装的个人代步工具,或改装他们的个人代步工具时,会再三思而行”。
另外,他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让失去亲人的家属,有一种了结的感觉,让他们能够继续生活,摆脱他们可能曾经有过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