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的就业市场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面临外籍劳动力涌入与本地工人就业权益之间的微妙平衡。
这场辩论的火花,部分由国会议员Gerald Giam提出的一个尖锐问题所点燃:新加坡政府将如何确保2024年创造的新职位主要由新加坡公民和居民来担任?这个问题直击了新加坡就业市场的核心议题——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平衡外籍劳动力的引入与保障本地工人的就业权益。
对此,人力资源部长陈诗龙给出了一系列回应,旨在阐明政府的立场和策略。他指出,2023年新加坡就业人数增加了88,400人,其中83,500个职位被非居民占据,并强调这一数据并不意味着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被剥夺。相反,陈诗龙解释说,这反映了外籍劳动力主要是填补了新加坡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空缺,而新加坡正接近“充分就业”的状态,居民就业率达到66.2%,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陈诗龙进一步强调,外籍劳动力的引入是基于新加坡面对全球技能人才短缺的现实考量。他认为,确保企业能够获得所需的人才和技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扩展和成功,也间接为新加坡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从这个角度看,外籍劳动力的引入与本地工人的就业权益并非零和游戏。
然而,Giam的提问和陈诗龙的回应共同揭示了一个深层次的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新加坡不仅是一个全球人才的吸引地,同时也是一个为本地工人提供充足就业机会的国家。政府的政策必须在吸引外籍劳动力填补技能缺口和保护本地工人就业权益之间找到一个精细的平衡。
这个讨论不仅关系到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策略,更触及到社会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如何在全球人才竞争中保护本国工人的利益,同时又不牺牲经济的活力和多元性,成为了新加坡乃至其他国家都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而Giam的提问与陈诗龙的回应,恰恰为这场讨论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舞台,使得不同的声音和观点能够被广泛听见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