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的就業市場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面臨外籍勞動力湧入與本地工人就業權益之間的微妙平衡。
這場辯論的火花,部分由國會議員Gerald Giam提出的一個尖銳問題所點燃:新加坡政府將如何確保2024年創造的新職位主要由新加坡公民和居民來擔任?這個問題直擊了新加坡就業市場的核心議題——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如何平衡外籍勞動力的引入與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權益。
對此,人力資源部長陳詩龍給出了一系列回應,旨在闡明政府的立場和策略。他指出,2023年新加坡就業人數增加了88,400人,其中83,500個職位被非居民占據,並強調這一數據並不意味著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被剝奪。相反,陳詩龍解釋說,這反映了外籍勞動力主要是填補了新加坡人不願意從事的工作空缺,而新加坡正接近「充分就業」的狀態,居民就業率達到66.2%,失業率維持在較低水平。
陳詩龍進一步強調,外籍勞動力的引入是基於新加坡面對全球技能人才短缺的現實考量。他認為,確保企業能夠獲得所需的人才和技能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有助於企業的擴展和成功,也間接為新加坡人創造了就業機會。從這個角度看,外籍勞動力的引入與本地工人的就業權益並非零和遊戲。
然而,Giam的提問和陳詩龍的回應共同揭示了一個深層次的挑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確保新加坡不僅是一個全球人才的吸引地,同時也是一個為本地工人提供充足就業機會的國家。政府的政策必須在吸引外籍勞動力填補技能缺口和保護本地工人就業權益之間找到一個精細的平衡。
這個討論不僅關係到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策略,更觸及到社會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如何在全球人才競爭中保護本國工人的利益,同時又不犧牲經濟的活力和多元性,成為了新加坡乃至其他國家都必須面對的共同問題。而Giam的提問與陳詩龍的回應,恰恰為這場討論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舞台,使得不同的聲音和觀點能夠被廣泛聽見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