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真的是移民天堂吗?听听一代移民怎么说!

2018年10月23日   •   2万次阅读

伍治坚先生,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持证人,中国到新加坡的第一代移民。

经常收到国内朋友来电询问我关于移民新加坡的各种问题。我的目标是在这篇回答里尽可能全的覆蓋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大家一次性了解到移民新加坡的利弊得失。

首先我想说的是,像任何东西一样,移民也有其两面性:好的,和坏的。我下面写的有些人可能基于自己的经历会认同,也有人可能会表示反对,感觉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作为一个证据主义哲学的信徒,我力图摒弃感情,用证据来向大家展示一个中立的,不带个人偏见的分析。

如果你没有出国的经历,你可以用北漂来想像一下。那些来到上海/北京/深圳漂泊的异乡人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移民就是一个升级版的北漂:只不过当地的法律条文和沟通语言从中文变成了英文(或其他语言),你在当地举目无亲的情况更加糟糕(很多异乡人在北上广可能还能攀上一些远亲)。

根据我这些年在海外的经验,如果要我向大家推荐一个移民的去处,我会首选新加坡。我明白你可能觉得我有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我选择新加坡的理由(注:前提是你决定要移民,所以国内的各个城市已经排除在外):

1)从移民来说,我只会选择英语或中文国家。原因是要熟练运用一门语言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练习,同时也会影响到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从中国人角度来说,你的出发点是会熟练使用中文,而一般人只要受过一些教育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在我看来,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如果可以有技巧的掌握这两门语言(阅读大量中英文书籍,有若干有质量的书写作品,有能力做演讲,等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已经足够。而如果要花时间去学习掌握第三门语言(比如法语/德语/日语等),则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感觉有些不够用。有些朋友可能对语言的重要性了解得不够,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我可以向你保证,在任何国家/地区,你以及你的家人的生活质量,事业成功和快乐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当地语言的使用(听说读写)熟练程度。

在这个大前提下,可以选择的国家/地区有:香港,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英国。

2)从地理和人口因素来讲,新加坡相对于澳/新西兰/美/加/英有两个绝对优势:首先是离中国近(飞机4-6小时),其次是华人占大多数。

先来讲讲地理优势。在北上广漂泊的朋友们一定都有这个体验:即使你到了北上广,拿到了北上广的户口,成为了新上海人/北京人,你和家乡还是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逢年过节你可能需要回老家,而你的父母和亲戚可能也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来北上广看你。最大的可能性有两种:首先是你的父母老了,生病了,你要么需要回老家去照看他们,要么会把他们接来北上广便于你照顾。其次是你有孩子了,而你和你的爱人都要工作,找保姆又不放心,于是你让老家的父母来北上广帮你带孩子。我还没有提到其他一些家乡乱七八糟的事,比如亲戚朋友结婚了,办葬礼了,小孩满月了等等。如果你去了北美或者澳洲,那么你和家乡的关系会被遥远的距离生生割裂:毕竟每次飞回来一次劳民伤财,路上奔波十几个到二十几个小时,铁人也有累的一天。在这个时候,更靠近的新加坡/香港/台湾优势就很明显了。

注:上图中新加坡位于地图的最下端,由于面积狭小只是一个小点点。

其次是华人社区。上面我提到过有一个很大的可能你老家的父母/兄弟/亲戚会需要来你的城市,那么相比较而言,新加坡对于其他那些移民目的地更容易让你的父母/兄弟适应。新加坡本地居民中有75%左右是华人,同时这里有大量的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和打工族,出行,吃饭,购物等用中文毫不费力。如果你想找一些有共同兴趣的来自中国的朋友,比如打球,远足等,也很方便。由于华人多,中餐的供应更丰富,华人的传统文化节日气氛也更浓,这是移民新加坡的另一个优势。

在地理和人口因素上,新加坡,香港和台湾都很不错。我本人对这三个地方都很喜欢,也都有不少朋友(当然移民台湾难度要大一些)。对于香港和台湾大家应该有更多的了解,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下面我来具体讲讲大家比较关心的新加坡影响国计民生的几个方面:

1)税收

2)教育

3)医疗

4)住房

5)收入

6)法律

7)治安

8)消费

为什么选择以上这几点,主要是我觉得你在考虑移民去某一个目的地前,这些问题应该是你最需要考虑的因素。当然我不可能将所有人的所有考虑都罗列下来(比如有些人会更看重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气候,美食,自然风光,等等),但是我希望我罗列的是大部分人最看重的那些因素。你也可以看到要把这些因素介绍清楚,需要作不少工作和研究,所以我在这里先提前警告一下:下面的篇幅会比较长。如果你对其中的某些因素已经很了解或者不感兴趣,也可以直接跳过,去看那些自己更关心的话题。闲话休叙,现在进入正题。

1)税收

在这个议题下我主要讨论个人所得税。

图:世界各国/地区最高个人所得税率

新加坡是世界上个人所得税最低的国家之一,最高个人所得税为22%,仅比香港(15%)更高。其他一些英语移民国家(比如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的个人所得税要比新加坡高出很多。

同时,新加坡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还是比较高的。比如首两万新币(约合人民币十万元)征收的所得税为0。要达到20%的最高税率,你的年缴税收入(不是年收入,而是缴税收入,因为会有一些税收抵扣,我在下面会解释)需要达到32万新币(约合人民币160万)。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他们可能永远达不到20%的税率。

刚刚在上文中我提到,新加坡的个人所得税并不是简单的基于年收入(比如薪水),因为会有一些税收抵扣。比如上图中是一位工薪阶层的纳税单(2013年)。你可以看到他的年收入为5万2千新币(约合人民币25万元),在扣除了一些抵扣后(比如公积金CPF等),他需要上缴的年收入为3万7千新币,需要缴的税为330新币,实际税率为0.6%。

比较重要的个人所得税抵扣项目有:公积金(CPF),小孩(生孩子越多,可以抵扣的数额越大),家庭主妇(如果老婆不工作在家里带孩子,也有税收抵扣),赡养父母(如果父母和自己住在一起,有税收抵扣)。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所得税是综合税,个人每年需要向税务局(IRAS)申报全年收入,一次性计算所有收入,扣除可以扣除的项目得出税款。而中国的所得税是分类所得税制,共有11个分类。因此在比较两国的税收上不能简单的看最高收入的税率。当然中国政府已经提出需要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

当然,在税收低的另一面,可能会被人诟病的就是新加坡的贫富差距。纵观过去十几年,新加坡的贫富差距一直处于世界上比较高的水平,和美国类似,在亚洲就比香港好一点。在最近两年,政府每年的预算中都有提到对于最低收入阶层的扶持,但是新加坡政府不想走上欧洲福利社会(高税收,高政府福利)的道路,因此如何有效的在不影响生产力的前提下减少贫富差距是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2)教育

新加坡国土非常小,但是政府对于教育的支出却毫不吝啬。

Source: Singapore Ministry of Finance

上图显示的是新加坡财政部公布的2015年预算。在预算案中你可以看到,教育支出仅次于国防支出,在所有的支出中位列第二。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出小岛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很多人觉得国内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压力很大。事实上在新加坡的孩子其压力可以说和国内的孩子不相上下。和那些英语国家相比,新加坡的数学和科学考试水平是很高的(比如上面OECD的调查排名),和其他亚洲国家(韩国/日本等)一样,秒杀欧美列强。

另一个在基础教育阶段被引用的比较多的是PISA测试。

比如上图显示的2013年PISA测试(英语)中,新加坡的数学/阅读/科学都位于世界前列。当然,这方面也是中国孩子的强项。来自上海的学生在各项测试中稳居首位,可见目前上海的英语教育水平已经位列全球领先水平。

除了大众教育,新加坡也比较推崇精英教育。关于新加坡的精英教育我在这里有更详尽的解说:有哪些反思“精英教育”的作品? - 伍治坚的回答

说完基础教育,再说说高等教育。

由于对于教育的巨大投入,新加坡的两所历史比较长的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在亚洲都属于顶尖水平。比如以上Times在2015年的亚洲大学排名中,国立大学位列亚洲第二,南洋理工位列亚洲第十。

Source: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 2015

在另外一个QS做的世界综合大学排名榜上,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分别位列第12和13名。在英美名校林立的这个激烈的竞争舞台上,两所新加坡大学可以达到这个位置实属不易。

在FT评选的2015年度世界最佳MBA学校排名中,位于新加坡和法国的Insead位列第四,在亚洲位列第一。严格来讲INSEAD是欧洲商学院,不过他在新加坡有个校园,其MBA学生在新加坡和法国各花一半时间完成学业。

3)医疗

看一个国家是不是适合移民,有一个重要方面是它是否适合养老。而要讨论养老的话,这个国家的医疗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在Bloomberg于2012年编排的一项世界健康国家指数中,新加坡位列全世界最健康的国家榜首。该指数的编排考虑了死亡率,吸烟率,种疫苗率等一些因素。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