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奇迹,李光耀这项政策很重要

2023年07月04日   •   6498次阅读

今年是李光耀诞辰100周年。李光耀(Lee Kuan Yew,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 新加坡华人,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 ,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创始人。新加坡建国总理,被誉为“新加坡国父”。2018年12月18日,李光耀获得“中国改革友谊奖章”。为纪念“李光耀诞辰100周年”,本号推出“百年光耀”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12年--770年)的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今天, 唐代诗人杜甫的美好愿望,终于在新加坡实现了 !

新加坡是出了名的“地少人多”的“小红点”,国土面积仅有720多平方公里, 中国绝大部分的县都比新加坡的面积大,却居住着500多万人,不存在土地紧张的问题,也不存在资金问题,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住宅,80%以上住在组屋,90%以上有自己的私房。 这的确是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产生,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李光耀多年来推行的“居者有其屋”组屋发展政策。

国大不如家大!因为“国”是“大家”的,家才是“自己”的。李光耀的一生经历了“四个国家”:英国的海峡殖民地,日本的“昭南市”,马来西亚的的新加坡自治邦,最后才是新加坡共和国。不论国家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李光耀故居却一直没有变化,一直属于他们家的“私人财产”。“国小”不自卑, “家大”才自豪! 新加坡共和国是东盟面积最小的国家,但新加坡人,并没有因为“国小”而自卑,反而因为“家大”而自豪!因为新加坡虽然是东盟中最小的“国”,但是新加坡人却有东盟中“最大的家”——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30多平方米,在东盟国家中遥遥领先。 一、 指导思想行成于思,一个好的政策出台,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李光耀首先明确:住房问题是“治国理念”问题。要不要为老百姓建“住房”?不是土地问题,不是资金问题、 不是市场问题,而是“治国理念”问题!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困难时期,三线工厂盖厂房、盖宿舍,从来“不差钱、不缺地”;中苏关系紧张时期,“深挖洞”修“地下长城”,也“不差钱”。改革开放前,中国职工的住房一直是“免费分配”的,但是一般职工很难分到“公房”,而且按等级、资格分配,什么级别享受多大面积的住房。记得那时的企业,许多年轻人结婚,多年分不到住房,只得在集体宿舍和室友商量,让出集体宿舍做婚房。现在朝鲜的职工住房也是“免费分配”,但是由于“先军政治”,住房分配是“空头支票”,一般人根本分不到。而且等级森严,许多人连住在首都平壤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住房问题的实质是“治国理念”问题!只要思想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新加坡组屋政策有三个明确的指导思想:

1.“ 稳定压倒一切”

地是国之本,家是人之根。没有领土不成国,没有家庭不“成人”。 “成家立业”关键要有自己的住房! 人人有住宅 国家才会稳。

人们有了自己的“恒产——家产”,才会有“恒心”!李光耀深信: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住房,国家才会稳定。

早在新加坡第一次独立建国初期的1959年,新加坡政府面临严峻的住宅问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的住房问题十分严峻,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一些人流落街头。据统计,当时200万人口中有40%的人居住在贫民窟和窝棚内,能够住上像样住宅的人口只占居民总数的9%,不到一成。李光耀一当选为新加坡政府总理,就认识到“无恒产无恒心,社会则不稳。”安居才能乐业。

图为建国之前的新加坡港口李光耀认为:建“组屋”是新加坡的稳定问题,生存问题。 李光耀发现:一当发生动乱时,许多“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也都纷纷参与到游行的大军里,引起社会动乱。当人们有了住房及其他固定资产后,反应就大不相同了,国家就会更加稳定了。“ 安居才能乐业 ”,是华人骨子里的思想 !房子是一家人生活的根本保障,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刚刚执政不久的李光耀,当时就下决心:要让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住房!

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五年建屋计划”,开始大规模兴建低标准住房。1964年,政府宣布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推行住房自有化政策,鼓励中低收入阶层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组屋(新加坡对国家营建的住宅的称谓)。

2. 平等是稳定的基石

不患寡而患不均。 “组屋”不但可以促进社会稳定,还可以有效地防特权。 新加坡人在组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新加坡有90%左右的人,都居住在组屋里,其中不乏有各级领导及政府部长等等“高干”。如现任总统哈莉玛· 雅各布,女,1954年8月23日出生 。2001年当选议员,长期担任政府部长。2013年 ,被任命为新加坡国会议长, 2017年当选总统 。在担任总统前,她长期住在组屋里,就是一个“邻居老大妈”。后来,由于安全问题,哈莉玛被动员住进了“总统房”。中国有些地方的“高干”,在分配住房时的标准就是“人均30多平方米”。这引起了许多老百姓的不满,要求取消“高干楼”的呼声不绝于耳。

当然,取消“高干楼”,不如让老百姓都享受“高干”待遇,从这个标准来看,新加坡的每一个老百姓都享受“高干待遇”了。 由于“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如果部长不住组屋,反而会受到“质疑”。2023年5月6日, 新加坡的反对党——革新党秘书长肯尼斯提出:新加坡两名重要部门的资深部长:外交部长维文和内政部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政法委书记兼司法部长) 租住“豪宅”,在网上被热议。 李显龙总理5月23日发声明:将针对此事展开独立审查。 这件事之所以迅速发酵,可能还有另一个层面,不是租房程序或是否有违法的问题,而是这两名部长租住这样的豪宅,是否显得高高在上、是否显露了“特权”思想,从而影响到民众对部长,甚至是对人民行动党的看法。有网民说,当年行动党的“白衣白裤”深入民心,成功打造一个清廉的公仆形象。李光耀从政后放弃了自己喜爱的高尔夫球,还放弃了做律师时买的马赛地豪车、劳力士金表等,后来在国庆群众大会上,他甚至向观众“炫耀”他那几十元的卡西欧电子表。现在的人民公仆,为什么不能和他一样?而是要住在拥有几英亩花园的庄园式豪宅里,这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正因为新加坡的许多部长都是长期住在组屋里,和老百姓是“零距离”,才树立了清明廉洁的好形象,使政府官员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3. 不靠“土地财政”来“发财”

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建组屋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住房问题不是政府的“包袱”,土地也不是政府的“摇钱树”。中国的“房改”的初衷是想甩掉“福利房”的包袱,使住房完全商品化,这必然会出现依靠“土地财政”来“发财”,其实,新加坡的组屋并不是完全的“商品”,其中包含许多政府的“福利”,可说是是一种半“福利房”。依靠“土地财政”来养活“吃财政饭”的公务员的现象。这种房改的指导思想,就是南辕北辙,越改矛盾越多,越改老百姓的住房压力越大!因为政府想从老百姓身上“割韭菜”,怎么可能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解决住房问题,政府不能“吸血”而是要“出血”,必须要政府加大投入,才能解决解决住房问题!

图为新加坡组屋的立体绿化

二、几个措施

组屋制度是新加坡居民的一项福利政策,背后却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和配套措施。如成立专门机构、设立公积金、卖楼花,严禁炒房等等。

据 2015年的新加坡统计局数据显示,新加坡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90.8%。截至2015年底,新加坡约有80%的人口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

1. 成立了建屋发展局

为了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宅问题,新加坡于1960年成立了建屋发展局。该局不仅负责新加坡公共住屋区的总体规划、住宅的设计和建造,同时又是最大的房地产经营管理者。政府赋予建屋发展局广泛的合法权力,和为公共住宅计划而提供的必需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建屋发展局拥有强制征地权利,组屋的建设用地一部分来自国家直接转让,另一部分从私人部门强制征收。1966年颁布《土地征收法》,赋予低价征地权,为组屋大规模、低成本建设提供土地保障。由于建屋发展局拥有强制征地权利,所以新加坡公共住房建设,能以远低于私人开发商购地价获得土地,任何人不得随意抬价,价格不受市场影响。 新加坡组屋的土地费用,基本上由国家承担,建屋发展局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无偿获得国有土地,或远低于市场价获得土地开发,保证大规模组屋需要的用地。在资金问题上,政府提供低息贷款给与支持。同时它的财政预算纳入国家计划,享有低水平津贴,逐步过渡到自负盈亏。

2. 设立公积金制度

公积金制度是使人们买得起组屋。1968年开始允许公积金购买组屋,1981年拓展至私宅,大幅提高居民购买力;1996年推出EC公寓、2005年推出DBSS公寓、2013年推出3-Gens公寓,从供给形式上不断满足住房消费升级的新需求。新加坡始终保持住房政策的连续性,循序渐进实现“居者有其屋”的住房目标。由于 不依靠土地财政来养活吃财政饭的公务员, 组屋成本没有或者极少有土地出让金的成分。所以新加坡的组屋价格一直比较稳定,多年在20-30万新元一套,平均约2000-3000新元,相当于中国的一万多人民币一平方米。

图为组屋一楼由于组屋是政府直接供房,税收优惠,组屋的价格远低于同地段的私宅和公寓等价格,同时为了积极让民众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政府还出台了特殊补贴计划。例如,子女如果申请与父母就近居住,会有专门财政补贴;已定婚男女在婚前预订一套组屋,只要在交房后3个月出示结婚证明即可。不同的需求人群有不同的政策扶持,总的来说便是越穷、收入越低补贴越多。而且价格长期稳定,所以老百姓都能够买得起。 新加坡实行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公积金制度,和补贴政策来帮助公民实现安居理想。公积金缴费额度较高。2003年的数字显示,新加坡人的公积金缴费率达到36%,这其中个人每月要将收入的23%存入公积金账户,用于住房、医疗、教育、投资增值等多个方面。在公民购买住房的时候,首付售价的20%,余下部分则由建屋发展局以低息贷款方式垫付,住户可用公积金在5年、10年、甚至25年内还清。

此外,政府还专门针对独居的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提供一房式和二房式的小户型组屋。 在新加坡, 本地的年轻人只要认认真真工作几年,结婚的时候就可以从政府手里直接买一套新房,而价格不到私人住宅的1/3,组屋的房价收入比始终维持在5.5左右,私人住宅的房价收入比约为21,均远低于香港(47)、北京(44)和上海(44)等,居民购房压力较小。 如今,组屋已经成为新加坡主要的住宅类型。根据新加坡政府的统计数字,截至2003年底,新加坡的组屋住户占到其人口总数的84%。

3.“卖楼花”预购

公积金制度解决的是老百姓买得起房子的问题,“卖楼花”的预购制度是解决组屋“卖的掉”,不存在大量积压的问题。

在多次探索之后,新加坡组屋现行“先售后建”的“卖楼花”的预购制度,减少组屋的空置率。申请人可以进行网上申请,然后抽签。如果组屋预订量达到70%以上,政府就通过招投标确定建筑承包商进行建设。组屋完工后,抽签通过的市民就可以购买组屋了。新加坡采取了政府分配与市场出售相结合的形式,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由政府提供,高收入阶层的住房由市场供给

4. 严禁“炒”组屋

在新加坡,想要购买新组屋的申请人,必须是年满21岁的新加坡公民。申请人在本地或海外不得有其他房产,且在过去30个月内没有处置过任何房产。此外,还要查看申请人的家庭构成状况和收入上限。永久居民和拥有私房者只能购买二手组屋。新购的组屋住满5年后,可以在市场上出售或者转租。一个家庭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如果要再购买新房子,旧组屋必须退出来,防止有人投机占有。贷款资格要求同样严格。只有新加坡公民、低收入者和无额外物业者才可以取得贷款资格。三、 选好干部好制度关键在落实,选“好人”落实至关重要。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政府一成立,李光耀就一直在物色合适的人选。1960年2月,李光耀解散了新加坡的”改良信托局“,把它的职能一分为二,分为建屋发展局和策划局。前者为国家发展局的一个部门,后者归总理管辖。为实现建组屋计划迈出了第一步。接着李光耀委任林金山为建屋发展局主席,这个委任关系重大。林金山是一个讲究实效和富有创造力的人,他的本领是多方面的,他能保证建屋发展局的每一分钱都用的恰当。政府绝对不能让人浪费公款!李光耀在回忆录中写道:林金山任建屋发展局主席不久就来见我,说王永元以国家发展部的身份命令他直接雇佣建筑工人,不要通过建筑承包商,因为建筑承包商身为中间人,是”工人的剥削者“。王永元要建屋发展局成为模范的雇主。林金山感到左右为难,他问我,你要我盖房子,还是要我成为建筑工人的雇主?如果你要组屋,我懂得怎么把组屋建造起来,你交给我办吧,我会把组屋交给你。假如你要我直接雇佣工人,最好另外找一个主席。每一个承包商都有自己的督工、亲戚和信得过的工头,他们不是跟他有亲戚关系,就是他的老雇员,这些人手下都分别雇佣一批工人。这是王永元的花招,李光耀否决了王永元的命令,请林金山依照他最好的办法去做,他终于把组屋建成了。

1/2
下一页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91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新加坡保险:住院/重疾/指数寿险如何守护你的未来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阅读
24万富豪集体涌入新加坡!他们为何对狮城情有独钟?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