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奇迹,李光耀这项政策很重要

2023年07月04日   •   6498次阅读

1961年5月,河水山木屋区发生大火,3万个居民无家可归,在短短的18个月内,林金山让他们住进一房式组屋。这种组屋的厨房和厕所是公用的。林金山也在李光耀所在的选区兴建一组组屋,选民们看到它们一层一层地建起来,巴不得早一点进去住。要不是林金山在大选之前基本上把组屋建设好,我要争取蝉联恐怕会有困难。基建行业最容易发生腐败,李光耀实行“赃款有罪论”。李光耀说:“其实反贪腐很容易,你是一个官员,那么你的工资是透明的,当你拥有超过工资以外的巨额财富的时候,你就是贪官,如果你还说不清楚的话,抓你就是最正确的选择。”李光耀的“赃款有罪论”。其实也是法律上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对建筑业的腐败起到了震慑作用,确保盖房子、卖房子的清正廉明。 四、人性化设计组屋区一般以高层住宅为主,大多数是十几层的板式住宅,少数是20多层。在规划之初,考虑到要让居民就近就业,组屋区内预留10%至20%的土地用于工业配套设施,主要是无污染的小规模劳动密集型工业,如制衣、纺织和电子配件制造厂。不论住在哪里,居民都不会感到生活不便。

组屋有以下10个特点:

1. 每家每户都有垃圾通道。住在新加坡的政府组屋里,最方便的是垃圾不需要人带下来,直接从垃圾通道就丢到一楼的垃圾桶里。然后由专门的人运走,只是在一楼把垃圾通道的门打开,用空桶换一个满桶,再放到车子上运走,基本上做到了 垃圾不落地、不见天。

2.一楼是空的。组屋底层均不作住宅使用,而是空着用作居民的活动场所,以及用作服务设施。这是新加坡的首创,新加坡国家面积虽然很小,但是没有人感到拥挤,因为一楼的房子都是空着的,从前面到后面的楼,直接从一楼空房就能够穿过去,使人们感到很宽敞。一楼也不是全部空着,一些幼儿园、托老所、小卖部等都安排在一楼,方便人们生活。

3. 防雨走廊。组屋之间、组屋与公交站、地铁站之间,都有防雨走廊。一般在组屋之间活动及乘坐公交车,即使下大雨没有伞也淋不到雨。而组屋附近500米内,必有公交站。 所以人们出行都很方便。

图为连接组屋及公交车站的走廊

4. 周围都是下水道。新加坡的每一栋组屋,四周都建有下水道,确保下大雨不会发生积水的现象。

5. 没有“蜘蛛网”。组屋内看不到各种明线, 各种电线都集中在一楼的电线盒子里面,再分别进入各个家庭。晒衣架也是统一安装。在新加坡的整个国家,是看不到电线和电线杆的,全部走地下,这与邻国马来西亚有明显差别,一进入马来西亚,就可以看到电线杆了。

6. 组屋编号与邮政编码一致。新加坡实行的是6位数的邮政编码,它前3位是地区的代号,后3位就是组屋号码,当地人称之为“大牌”。所以邮政编码很好记。人们也很好找。每个组屋都设有信箱,新加坡的每个组屋的信箱下都设有废纸槽,看过的或者没有用的信件,就顺手丢弃在废纸槽内,免得乱丢弃。 推而广之,几乎每一个建筑物都有一个“大牌”号,号码不够时,加拉丁字母A、B、C、D...只要记住邮政编码6个数字,就可以很快找到这栋组屋及其他建筑物。新加坡的地铁站、公交站也都有一个专用代码。只要记住号码,就很好找了。不但方便老百姓,也为城市数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组屋,上面的931就是大牌号

7.配套停车场。每个组屋都有小汽车停车场及自行车停放场所,每个组屋一层都有自行车停放场所,方便人们停放自行车。

8. 附近有草地。新加坡的组屋继承了英国的特色,即凡是有人住的或者活动的地方,必须有草地,所以组屋的附近都有草地。就是闹市区寸土寸金,也会挤出空地来种草,市中心许多地方也有草地。

9. 有游乐场和运动场。新加坡的组屋附近, 都有运动场、儿童游乐场,方便人们锻炼身体。有的组屋附近,还建有休息亭子,装有电扇和桌子椅子,有的桌子上还有象棋盘、围棋盘,给人们下棋。有的甚至还装有烧烤设施等等,方便人们吃喝玩乐。

10. 定期油漆粉刷。在新加坡,看不到老旧的房屋,因为政府定期油漆粉刷, 一般在5年期间油漆一次 ,所以所有的房屋看起来都像新建的房屋一样。而且在每次粉刷前,在颜色、和图案等方面,都广泛征求住户的意见。

笔者感觉这10个特点中,最实惠的是“每家每户都有垃圾通道”,丢垃圾不出门,太方便了。

新加坡组屋的经验,值得很多国家学习和借鉴。中国人都说中国太大了,新加坡太小了所以不好学。笔者认为,这组屋的10个特点与国家大小没有关系,国家层面不好学,作为一个县、市,甚至一个开发商,学学新加坡行不行呢?为每家每户加一个垃圾通道等等,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不过是举手之劳,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啊!曾经的新加坡是一片荒芜之地,居住环境恶劣。20世纪六十年代, 李光耀提出“绿化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构想,50多年来,国民坚持实践绿化运动,才有了如今的“花园城市”的美誉。为了绿化新加坡,50多年来,李光耀在出国访问期间,都非常关注其他国家的绿化情况,他一看到有好的花草树木,就引进到新加坡来。

他还坚持每年带头勤恳植树,推动绿化运动。 使新加坡由荒地变“花园城市” 。

图为李光耀在种树目前,新加坡有3900多个树种、295种蝴蝶、117种蜻蜓,每年有360多种鸟飞到新加坡。新加坡的生物多样性程度和自然保护区已相差不大,和遍布全国的自然保护区 。李光耀也被新加坡人誉为“首席园丁”。 新加坡的组屋在绿化中,绿化在组屋里。人们在组屋附近,随时可以看到多种动物,如鸽子、小猫等等。清早,在组屋里就能听到各种鸟叫,出门就能看到草地树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句古诗 成为新加坡建屋局的“局训” ,并且成为现实。

短短半个世纪,新加坡许多人就从“贫民窟”华丽转身为现代化的住宅。原来的贫民窟、甘蔗田、橡胶园,现在成为一栋栋现代化的组屋,整个城市成为一个大花园。李光耀让新加坡人“居者有其屋”的愿望也实现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任总理李显龙说:新加坡人三不愁,不愁住房、不愁教育、不愁找不到工作。其中新加坡人不愁住房,正是前人李光耀栽下的一棵大树。2015年3月23日,在李光耀的葬礼上,李显龙说:“由始至终,李先生最关心的就是新加坡的存亡,在他的领导下,我国成功从第三世界晋升为第一世界,成为一个让人民引以自豪的家园。悼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继续发扬他的爱国精神,团结一致,让这个他毕生精力建立的新加坡,继续繁荣稳定。”

作者简介

田柏强 原中国安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 现旅居新加坡。

上一页
2/2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4788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新加坡保险:住院/重疾/指数寿险如何守护你的未来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