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河水山木屋區發生大火,3萬個居民無家可歸,在短短的18個月內,林金山讓他們住進一房式組屋。這種組屋的廚房和廁所是公用的。林金山也在李光耀所在的選區興建一組組屋,選民們看到它們一層一層地建起來,巴不得早一點進去住。要不是林金山在大選之前基本上把組屋建設好,我要爭取蟬聯恐怕會有困難。基建行業最容易發生腐敗,李光耀實行「贓款有罪論」。李光耀說:「其實反貪腐很容易,你是一個官員,那麼你的工資是透明的,當你擁有超過工資以外的巨額財富的時候,你就是貪官,如果你還說不清楚的話,抓你就是最正確的選擇。」李光耀的「贓款有罪論」。其實也是法律上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對建築業的腐敗起到了震懾作用,確保蓋房子、賣房子的清正廉明。 四、人性化設計組屋區一般以高層住宅為主,大多數是十幾層的板式住宅,少數是20多層。在規劃之初,考慮到要讓居民就近就業,組屋區內預留10%至20%的土地用於工業配套設施,主要是無污染的小規模勞動密集型工業,如製衣、紡織和電子配件製造廠。不論住在哪裡,居民都不會感到生活不便。
組屋有以下10個特點:
1. 每家每戶都有垃圾通道。住在新加坡的政府組屋裡,最方便的是垃圾不需要人帶下來,直接從垃圾通道就丟到一樓的垃圾桶里。然後由專門的人運走,只是在一樓把垃圾通道的門打開,用空桶換一個滿桶,再放到車子上運走,基本上做到了 垃圾不落地、不見天。
2.一樓是空的。組屋底層均不作住宅使用,而是空著用作居民的活動場所,以及用作服務設施。這是新加坡的首創,新加坡國家面積雖然很小,但是沒有人感到擁擠,因為一樓的房子都是空著的,從前面到後面的樓,直接從一樓空房就能夠穿過去,使人們感到很寬敞。一樓也不是全部空著,一些幼兒園、托老所、小賣部等都安排在一樓,方便人們生活。
3. 防雨走廊。組屋之間、組屋與公交站、地鐵站之間,都有防雨走廊。一般在組屋之間活動及乘坐公交車,即使下大雨沒有傘也淋不到雨。而組屋附近500米內,必有公交站。 所以人們出行都很方便。

圖為連接組屋及公交車站的走廊
4. 周圍都是下水道。新加坡的每一棟組屋,四周都建有下水道,確保下大雨不會發生積水的現象。
5. 沒有「蜘蛛網」。組屋內看不到各種明線, 各種電線都集中在一樓的電線盒子裡面,再分別進入各個家庭。曬衣架也是統一安裝。在新加坡的整個國家,是看不到電線和電線桿的,全部走地下,這與鄰國馬來西亞有明顯差別,一進入馬來西亞,就可以看到電線桿了。
6. 組屋編號與郵政編碼一致。新加坡實行的是6位數的郵政編碼,它前3位是地區的代號,後3位就是組屋號碼,當地人稱之為「大牌」。所以郵政編碼很好記。人們也很好找。每個組屋都設有信箱,新加坡的每個組屋的信箱下都設有廢紙槽,看過的或者沒有用的信件,就順手丟棄在廢紙槽內,免得亂丟棄。 推而廣之,幾乎每一個建築物都有一個「大牌」號,號碼不夠時,加拉丁字母A、B、C、D...只要記住郵政編碼6個數字,就可以很快找到這棟組屋及其他建築物。新加坡的地鐵站、公交站也都有一個專用代碼。只要記住號碼,就很好找了。不但方便老百姓,也為城市數字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為組屋,上面的931就是大牌號
7.配套停車場。每個組屋都有小汽車停車場及自行車停放場所,每個組屋一層都有自行車停放場所,方便人們停放自行車。
8. 附近有草地。新加坡的組屋繼承了英國的特色,即凡是有人住的或者活動的地方,必須有草地,所以組屋的附近都有草地。就是鬧市區寸土寸金,也會擠出空地來種草,市中心許多地方也有草地。
9. 有遊樂場和運動場。新加坡的組屋附近, 都有運動場、兒童遊樂場,方便人們鍛鍊身體。有的組屋附近,還建有休息亭子,裝有電扇和桌子椅子,有的桌子上還有象棋盤、圍棋盤,給人們下棋。有的甚至還裝有燒烤設施等等,方便人們吃喝玩樂。
10. 定期油漆粉刷。在新加坡,看不到老舊的房屋,因為政府定期油漆粉刷, 一般在5年期間油漆一次 ,所以所有的房屋看起來都像新建的房屋一樣。而且在每次粉刷前,在顏色、和圖案等方面,都廣泛徵求住戶的意見。

筆者感覺這10個特點中,最實惠的是「每家每戶都有垃圾通道」,丟垃圾不出門,太方便了。
新加坡組屋的經驗,值得很多國家學習和借鑑。中國人都說中國太大了,新加坡太小了所以不好學。筆者認為,這組屋的10個特點與國家大小沒有關係,國家層面不好學,作為一個縣、市,甚至一個開發商,學學新加坡行不行呢?為每家每戶加一個垃圾通道等等,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不過是舉手之勞,並不是什麼高科技啊!曾經的新加坡是一片荒蕪之地,居住環境惡劣。20世紀六十年代, 李光耀提出「綠化新加坡、建設花園城市「的構想,50多年來,國民堅持實踐綠化運動,才有了如今的「花園城市」的美譽。為了綠化新加坡,50多年來,李光耀在出國訪問期間,都非常關注其他國家的綠化情況,他一看到有好的花草樹木,就引進到新加坡來。
他還堅持每年帶頭勤懇植樹,推動綠化運動。 使新加坡由荒地變「花園城市」 。

圖為李光耀在種樹目前,新加坡有3900多個樹種、295種蝴蝶、117種蜻蜓,每年有360多種鳥飛到新加坡。新加坡的生物多樣性程度和自然保護區已相差不大,和遍布全國的自然保護區 。李光耀也被新加坡人譽為「首席園丁」。 新加坡的組屋在綠化中,綠化在組屋裡。人們在組屋附近,隨時可以看到多種動物,如鴿子、小貓等等。清早,在組屋裡就能聽到各種鳥叫,出門就能看到草地樹木...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句古詩 成為新加坡建屋局的「局訓」 ,並且成為現實。

短短半個世紀,新加坡許多人就從「貧民窟」華麗轉身為現代化的住宅。原來的貧民窟、甘蔗田、橡膠園,現在成為一棟棟現代化的組屋,整個城市成為一個大花園。李光耀讓新加坡人「居者有其屋」的願望也實現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現任總理李顯龍說:新加坡人三不愁,不愁住房、不愁教育、不愁找不到工作。其中新加坡人不愁住房,正是前人李光耀栽下的一棵大樹。2015年3月23日,在李光耀的葬禮上,李顯龍說:「由始至終,李先生最關心的就是新加坡的存亡,在他的領導下,我國成功從第三世界晉升為第一世界,成為一個讓人民引以自豪的家園。悼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繼續發揚他的愛國精神,團結一致,讓這個他畢生精力建立的新加坡,繼續繁榮穩定。」
作者簡介
田柏強 原中國安徽工人日報高級記者 現旅居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