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为改善新加坡人的居住环境不仅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和花圈城市建设,与此同时也强制执行公积金制度:新加坡所有的雇员无论工资高低都要缴纳月薪的5%作为公积金,雇主也需缴纳雇员月薪的5%作为雇员的公积金。这个比例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而调整。新加坡政府还规定:雇主如果不为员工缴纳公积金,那么公积金局首先通知会员,然后强制雇主缴纳公积金。

如今公积金制度在新加坡已实行近30年。在此期间公积金制度经过10次修改后不断完善。如今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不仅用在住房方面,而且也用在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许多人由当初的被迫执行公积金制度变为自觉行动。1961年新加坡政府为加快工业化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该区的面积为70平方公里,包含了来自各地的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

新加坡政府也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新加坡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岛和毛广岛等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从上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将自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向外转出的时期,新加坡乘着这一东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1968年至1988年期间新加坡保持着年均9%的经济增长率,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上世纪80年代的新加坡已完全改变了以转口贸易为主的殖民经济结构,建立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结构,成为了东南亚地区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电子电器产业以年均2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着。李光耀在1980年的国庆讲话中指出:“我们更大的前途在于脑力服务。尤其是在电脑软件方面必须从低级技术迈向高级科技”。

新加坡的电脑工业在李光耀领导下得以蓬勃发展,从而成为了电子电器工业的支柱。多年来新加坡政府一直不惜巨资建设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1986年新加坡港取代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第一大商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新加坡在推行工业化政策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金融业。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有114家外国银行在新加坡开业。如今的新加坡已成为继伦敦、纽约、香港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