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成绩与语数外同分100,给中国这个省点个赞!新加坡呢

2020年02月26日   •   4788次阅读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大概都会碰到几个“不诚实”的体育老师。数学老师刚刚宣布体育老师胃痛来不了,转眼就看见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地扔铅球。在低年级阶段,有些学校还能保证体育课的正常教学,但越接近升学季,体育课越容易被一刀切。我们不妨来看下这一段“卑微”的对话:

“下节要考试?”“暂时不考。”“我上。”“好。”

“下午第二节我上,你休息。”“好的。”

“下节我上。”“好的。”

这是前不久一位体育老师晒出的他与其他教师的聊天记录。一时间,社交网络上掀起了一场“体育老师有多卑微”的热议。

事实上,这些年来的中小学,体育课的确日渐式微,学生、家长已习以为常。不过,现在这个“习以为常”的情况怕是要变了。2019年12月30日,一项新的中考改革政策,刷爆了云南家长的朋友圈——体育与语数外并列100分!

01 云南省中考体育分数提到100分

根据云南省的中考改革方案,云南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科开考,共计14门,总分700分。各学科分值分配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各100分;物理50分;政治、历史、生物各40分;化学、地理各30分;音乐、美术、劳技各20分,信息10分。这一改革从2020年秋季学期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开始实施。

这一方案出台,立即引发民众热议。对此,云南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称:当前云南的中考招生制度不能较好地体现“五育”并举,教、学、考、招有机衔接不够,无法从指挥棒导向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云南此次改革分值的变化,是根据各科目课时、容量、难度来测算的,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及成长规律,中考体育的考试方式将从三年一考改为一年一考,初中三年的体育分占比暂定为20%、40%与40%。考试内容含体质健康监测、技能体能考试两大项。前者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占60分,后者是对技能体能的考试,占40分。

“教育部要求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让其终身受益,所以技能考试中,我们搭建了三大球、三小球、田径、游泳、武术、拳击、健美操等项目平台供学生选择。”云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徐忠祥说,本次调整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让学校更加重视体育课,让家长和社会更加重视体质健康,为实现健康中国、健康云南贡献力量。此外,一些实施细则与配套文件还在论证中,将尽快出台。

对于本次改革,有专家指出,在全省范围内把体育分值上升到100分,云南还是全国首例。对政策的出台,网友称“体育老师笑了”,“体育老师终于不用‘卑微’地要课了”。

如今,不仅是云南省,全国已有多地将体育纳入中考。同时,高考政策也在随着中考开始有所变动,据了解,一些具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在校考中也增设了体育测试,这被视为体育进高考的重要信号。

02 体育承受应试教育和安全风险的打压

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近年一直备受关注。据中国青年报2017年报道,我国东北某省会城市学生体育艺术发展中心的统计,当地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普遍“沉睡”多年,有的项目甚至40年无人打破。其中,女子800米纪录是1977年创造的、女子100米纪录要追溯到1979年、男子110米栏纪录为1981年创造……

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16学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结果显示,对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优秀率仅2.6%,不及格率达16.2%,重度近视率为49.8%。据中国教育协会体育分会会长毛振明介绍,30年来,包括体能方面的跑、跳、投掷等指标,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国家标准一直在降。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皆是我们长期不重视体育的结果。不重视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应试教育。在“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办学导向下,纳入考试计分的科目才被重视,反之则被边缘化,这也是我国中小学的常态。基于此,基础教育的学科被分为“主副科”,体育学科不被重视,体育老师不被待见。不少地方政府也直言,他们会优先保障主科教师的配备,而在升学政绩导向下, “副科”被“主科”挤占已是家常便饭。

二是学生安全问题。开展体育运动不免有损伤,甚至意外事故。一旦出现事故,就要追究校方责任,导致学校越来越不敢组织学生体育活动。比如,某校召开运动会,在1000米项目比赛中发生学生猝死事故,这完全是意外,但接下来却要追究校方责任,最后学校只能叫停运动会,把1000米作为危险项目,这是全国通行模式。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体育教研员车纯指出,课堂上学生有任何的伤害事故,体育老师都必须承担责任。目前,我国在针对校园伤害事故方面,没有切实可依的法规性文件,能够让体育老师免责。这样一来,温柔体育课在中学随处可见,形成了“三无七不”型:“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以及“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不长跑”。

于是,在应试教育导向和安全责任的双重压力下,不少中小学就只能搞 “灌输”与“圈养”,比如在课间休息和午休时,不准学生到操场;学校就算有体育场馆,大多也关闭,不向学生开放等等。教育部多年前就要求中小学要坚持每天让学生锻炼一小时,但不少学校并没有落实。

2018年,云南省教育厅对下辖16个县的小学四年级和初中八年级的抽查显示,四年级体育开课达标率61.2%,八年级时只有38.7%,而八年级数学周课时已经超过正常课时数的90%。

同时,由于课业负担大、课外活动少、电子产品滥用,导致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镜”“小屏奴”诞生。当然,这不仅是云南省的问题,也是全国性的问题。

以青少年近视为例:目前,我国“小眼镜”人数已超过1亿人,中、小学生近视率分别为71.6%与36%。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近视率为53.6%。高三年级学生近视度数高于600度的占比达到21.9%。

“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已亮红灯。” 云南省教育厅民教处处长徐忠祥忧心忡忡地说:“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需要相应的运动强度和负荷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就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增加体育课比重与户外活动时间是有科学依据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院长赵明威说,近视一般是由眼轴变长导致,而孩子在阳光下多运动,眼睛里的活性物质会分泌多巴胺,它可以抵抗眼轴变长,抑制近视发展。

“副科变主科也好,麻雀变凤凰也罢,归根结底,体育课地位上升的原因就一个,让我们的下一代拥有健康的体魄。”云南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说。

03 “拔高”体育分数后的公众疑虑

其实早在10年前,体育就逐渐被各地纳入中考,作为中考必考计分科目,不过一般分值在30到50分之间,考生之间很难拉开差距,也无法引起大家重视。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出台,要求学校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201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这是在国家层面明确体育在中考中的地位。只是各地在具体落实时,体育分值、等级要求各不相同。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号召“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一场大会对整个学校体育的谋篇布局,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与官方的声音遥相呼应,面对近3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走低的状况,社会上也屡有将体育纳入中高考的呼声,因此对于本次云南体育分数改革,大家虽然观点不一,但支持者居多。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罗志敏认为,此举将是体育教育领域的一次“倒逼”式改革,体育的100分能否严格把关很重要,需要教育系统从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增加体育教师岗位、完善体育考核机制、堵住人为操作漏洞等方面着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关键要看体育纳入中考的效果。“在之前体育分值不高的情况之下,大部分学生最后拿到的分值都差不多,因此并没有引起大家重视。”在目前中高考的指挥棒下,只有强调体育的分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才会真正地重视体育课。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认为,加强学校体育的文件再多,只要高考不考体育,很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就不会买体育的帐,重视体育只是口头上的。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关键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如果没有这一条,前面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当然,也有担忧的声音认为,将体育纳入中高考必考科目,体育课会不会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比如为了跑步达标,那就突击训练;要考游泳科目,那就玩命划水。考完了,就丢置一边。结果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更何况,在应试教育的赛道上,学生负担已经足够沉重,再加上体育测试,学生的负担何时才可能真正减轻?

还有不少人担心体育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一些城市学校建设了较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但在广大乡镇与农村地区,体育师资建设仍有很大不足,体育课教学依然较为粗放。通过考试固然能够推动大家对体育的重视,有助于解决体育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同时专家提醒,应避免把改变升学考试结构变为治标之道。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季浏指出,体育课程异化为体质测试课程的现象,其实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其不仅导致学校体育的目标简单化,而且忽略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作为另一个华人为主的社会,新加坡一直是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素来以办学认真,学术成就卓越闻名世界,所以,价值是比较高的,而且每年均以高达国民生产总值之3-4%的经费发展教育事业,其教育体系及设施可以和世界各发达国家比媲美。除了各类名校和高分,学生业余的素质教育也是新加坡教育的核心内容!!

目前,新加坡的双语教学是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石,语言环境非常好。新加坡的官方用语是英语,在整个小学到中学的课程当中学校的全部课程用英语授课,而华文则作为第二外语教学,这就意味着到新加坡读中小学,学生能够在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同时又不会遗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教学特色。

那么,新加坡的教学环境究竟如何?它还有什么教学特色呢?

这就一定要提到新加坡的CCA课程了。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得到全面发展,新加坡教育部强制性规定所有小学、初中生必须参加四大组别中的一项活动。这四大组别是体育活动团体、制服团体、表演艺术团体、协会和学会团体。 每一组别都有各自的教学特色。

1/2
下一页
2025THE亚洲大学排名发布,新加坡国大、南大保持三四名!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阅读
2025 CSRankings震撼发布:中国高校强势崛起,新加坡南洋理工领跑亚洲AI领域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阅读
一个陪读爸爸眼中真实新加坡教育(小学篇)
2025年05月01日   •   2736次阅读
2024年新加坡大学排名
2025年04月29日   •   2736次阅读
2025新加坡留学生租房全解析:数据与细节中的安心之道
2025年04月29日   •   2394次阅读
原来校区遍布全球的,居然是新加坡这座国际学校!
2025年05月02日   •   2223次阅读
新加坡政府中学网址及地址大全
2025年05月02日   •   2223次阅读
美国议员提案禁中国留学生?新加坡或成最大赢家!
2025年05月01日   •   2223次阅读
2025高考后留学新选择:新加坡与澳大利亚全方位对比,用数据解锁最优路径
2025年04月28日   •   1710次阅读
探索NUS:2025泰晤士排名中的亚洲翘楚
2025年05月02日   •   1539次阅读
新加坡小一入学政策洗牌,PR学额缩减,国际生“地狱难度”,快来get通关攻略
2025年04月30日   •   1368次阅读
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招生简章2025
2025年05月03日   •   1197次阅读
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招生简章2025
2025年04月30日   •   1197次阅读
新加坡竞赛全解析:助力孩子攀登学术与创新高峰
2025年04月29日   •   1197次阅读
超1800人学签突遭吊销:留美中国学生的生存指南与未来抉择
2025年04月29日   •   1197次阅读
2025新加坡公立大学本科指南:通往亚洲顶尖学府的黄金通道
2025年04月29日   •   855次阅读
中国学生专属硕博连读全额奖学金!通往新加坡名校的黄金跳板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阅读
布莱顿国际学校申请攻略
2025年05月01日   •   855次阅读
惊!2025新加坡KET考试大变革,国际学生留学之路危机四伏!
2025年04月29日   •   855次阅读
2025英新港联申实战手册:避开内卷,用数据找到最优路径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阅读
高考不是唯一出路!用新加坡A/O水准通关,让世界名校触手可及
2025年04月28日   •   855次阅读
ERC学院 新加坡初中学历起点直升本科快速通道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阅读
中国高考倒计时!选对留学路径成功逆袭
2025年04月29日   •   684次阅读
新加坡北伦敦大学学院申请攻略
2025年04月28日   •   68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