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客属总会是新加坡最大的客家社团,拥有27个属会,涵盖地缘和血缘性组织。为了培养新血,传承客家文化,客总近日宣布成立青年团,吸纳各属会的青年会员,加强客属青年的凝聚力,促进交流,提高影响力,为客家会馆培养接班人和生力军。

成立于1929年的南洋客属总会,是团结本地客家社群的核心组织,目前有27个包括永定会馆、应和会馆、丰顺会馆、惠州会馆、茶阳(大埔)会馆、客属宝树谢氏公会、嘉侨同乡会、河婆集团、兴宁同乡会等在内的属会,涵盖地缘和血缘性组织。
客总会长刘智评表示,成立客总青年团是本届总会董事会的期许,也是对客家社群的贡献。客总各属会大多已有青年成员或青年团,把他们团结在一起,有助于集聚人力,整合资源,比起各自为政更能发挥影响力,长远而言,也有助于为客家会馆注入新血。
客总青年团目前已有逾60名会员,年龄介于30岁到50岁之间,客总也希望抛砖引玉,号召更多其他会馆联合成立青年团,并投入资源加以栽培,以走出乡团组织青黄不接的困境。

图源:联合早报
为了庆祝青年团的成立,客总1月中旬特别办了一场晚宴,同时举行职业与商业交流会,让在场青年团成员不分你我,展开跨属会交流。
在职业与商业交流会上,来自茶阳(大埔)会馆的罗建明,以及三林集团首席执行员谢其龙以“交流网络与互动关系的价值”为题,跟在场的近百人进行对话和分享,罗建明是咨询公司Heidrick Consulting合伙人,谢其龙是客属宝树谢氏公会的会员。
青年团团员胡杰森说,新加坡宗乡会馆在不同的时代,发挥不同的功能,成立之初,会馆是南来同乡互相扶持的驿站,后来会馆也担起协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的角色。
如今,年轻人关心的社会议题已有所改变,举办这类商业交流会是一种新尝试,希望能吸引年轻人踊跃参与,加深他们对会馆的了解,进而加入会馆。
在座位的安排上,活动筹委刻意把来自同一属会的会员分散,以促进跨属会交流。去年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团团员谢心怡说,对初次接触社会的她而言,加入青年团让她结识到很多身份背景各异的朋友,扩大了人脉圈。
“对许多人来说,参加宗乡会馆的印象,一般停留在传统节日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但像今天这样的商业交流会,对年轻人来说是新鲜并有助益的。”
客总青年团的正副统筹是谢世坤和谢志前,两人皆为客属宝树谢氏公会理事。谢志前说,召集各属会青年组团只是起点,接下来他们要做的,是为客总青年团塑造坚定的形象和品牌,担起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他说:“我们的视野并不局限在国内,接下来会更多地和中国、泰国及马来西亚的青年团体交流。”
客总青年团的成立,是客属总会为了传承客家文化,培养客家社群的后继有为,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客总青年团将在客总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增进客属青年的友谊,提升客属青年的能力,为客家会馆和客家社群贡献力量。客总青年团也欢迎更多有兴趣的客属青年加入,共同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客家青年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