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的新加坡允许红灯区女郎合法工作,持卡按时上下班,原因何在

2021年11月0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是举世闻名的花园城市,走进新加坡你会发现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如茵的草地,相互辉映;楼房、立交桥和高架桥的垂直绿化相得益彰。从天空俯瞰,整座城市仿佛建造在丛林之中,这得益于它多年来一贯秉承的绿化理念。

新加坡非常富有,它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成为全球重要的航运中心之一,它也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亚太总部都设在新加坡。

2021年4月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人均GDP榜单显示,新加坡以58902美元的人均GDP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八。

花香草绿、空气清新、经济发达的新加坡吸引著许多游客前往,去过新加坡的人,一定都听当地人提起过“芽笼”这个地方,那里是新加坡著名的美食街,也是有名的红灯区。

鱼龙混杂的芽笼

芽笼是新加坡的一个社区,在新加坡金融区以东,位于新加坡河的东部。

走进芽笼,你会感受到南洋的骑楼风格,并且混著浓浓的中国遗风。那里的建筑并不高大,看上去有些古旧,但色彩鲜明。

芽笼有一条长约1公里的大道贯穿着44个巷。那里划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左边单数街以各式餐饮店为主,咖啡店、食阁、酒吧、餐馆比比皆是,右边双数街则有许多风月场所。这些风月场所与其他餐馆、咖啡店的区别在于它的街道号码和招牌通常是红色的。此外,这里还有不少寺庙。

芽笼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来自周边国家的务工者。他们选择芽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里的房租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对便宜一些。之所以便宜,也是因为这里有风月场所存在,本地人很少在这一带居住。

白天的芽笼看上去市井气很浓,不少食客会来这里品尝美食,新加坡人不喜欢在家做饭,他们自家的厨房形同虚设,大多数人的一日三餐都在外面解决,这就使新加坡的餐饮业异常繁荣。

芽笼著名的小吃数之不尽,那里不仅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美食,广东风味、福建风味、海南风味的美食也应有尽有,东北菜和川菜在那里也占有一席之地。不过那里最有名的要数田鸡粥。

和白天平凡的市井气相比,晚上的芽笼则是另一番天地。街道上飘荡著轻柔的音乐,昏暗的灯光下,许多女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们浓妆艳抹,一个个搔首弄姿,向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展示自己的魅力。

烹饪的香味、寺庙的香火与徘徊的女郎混合在一起,讲述著主题不一样的故事。光怪陆离的生活百相组合成一种完整的社会生态。

夜晚芽笼餐饮店

为什么新加坡允许芽笼红灯区女郎合法工作?

新加坡芽笼红灯区的存在有其历史渊源

新加坡芽笼红灯区的历史要追溯到19世纪,当时新加坡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它位于马六甲海峡咽喉,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英国把它作为交通枢纽大力发展自由贸易。那段时间大量外来男性劳动被输入进来,这一巨大变化催生了风俗产业,新加坡河沿岸的风月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当地许多女性因生活所迫,开始从事这一行业。周边国家不少的女性也被欺骗来到此处坠入深渊。

一战结束后,这一行业开始受到管制,开始有了专门针对特殊行业的法律法规。同时,当地政府也开始对这一行业的营业场所进行规划。虽然多数从业者并未严格遵守这些法律规则,但芽笼及周边地区的风月场所经过规划已经初具规模。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了新加坡,混乱的时代、经济的下滑使这一行业空前膨胀,芽笼一带的从业者更是越来越多。

1960年新加坡宣布这一特殊行业违法,并且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对这一行业进行管理。政府想要彻底取缔这些营业场所,但是却面临许多问题。

比如,这些场所一旦关闭,从业者将何去何从?这些场所关闭会不会引发新的犯罪?关闭这些场所,一些人会不会转入“地下”?

后来政府考虑到解决这些问题很难,于是便把芽笼作为专门区域,用来安置这类从业人员。

芽笼一角

新加坡对芽笼的风月场所从业者管理特别严格

新加坡的法律是非常严格的。以扔垃圾为例,我们来体会一下,它法律的严苛程度:

第一次扔垃圾,最高罚款2000加元,约合人民币1万元;第二次扔垃圾,罚款4000加元,约合人民币2万元,外加3-12小时的劳役;第三次扔垃圾,罚款上升至10000加元,约合人民币5万元,还有长期劳役。

如果因为扔垃圾导致了交通事故,还可能会被判刑。此外,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冲公共厕所也要被重罚好几千加元。新加坡最具特色的刑罚要数鞭刑,那是世界上很少有国家使用的一种酷刑。

新加坡对于风俗业从业者同样管理严格。

在芽笼的风俗业从业者只有领取工作证才有资格进行工作,当地人称这种工作证为“黄卡”。取得工作证的从业者,各方面的权益都将受到保障,同时她们也需要依法纳税。

工作证的有效期只有两年,到期后她们必须返回自己的国家,且日后不得以同一身份再次进入新加坡。

工作期间,她们必须接受两周一次的例行体检,体检合格领取“健康证”后才能继续上班。一旦发现患病,就会被遣返回国。

她们工作期间也必须严格遵守规定。比如按照一定时间上下班,招揽生意只能在特定区域。一旦违规,会受到严格处罚。

同时,新加坡对这些从业者的年龄做出限定,她们必须年满21岁但不得超过35岁。这正是适合谈婚论嫁的年龄,不过新加坡的法律规定,她们在新加坡工作期间,不允许和本地人结婚。这主要是为了防止这些人以婚姻关系为由滞留在新加坡。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

凡事都有两面性,不得不说这一区域的存在给新加坡提供了一定的税收收入,大量外来劳工的涌入,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且,这一区域的存在是个不错的噱头,许多外地游客带着好奇心前来感受这里鲜明的特色,这无疑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不过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就要管理者好好权衡了。

写在后面的话

新加坡的芽笼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存在,那里美食、寺庙、风月并存,吸引著许多人前往。那里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对于从业者的管理更是严苛,虽然钢铁合围处,柔性地露出一条缝隙,但是从业者一旦违规必定会受到惩罚。

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芽笼,当地的消防、卫生、治安、公共形象等问题也引发人们的关注。

凡事都是有两面性,芽笼的模式不可复制,如果我们只看到表面的车水马龙、市井繁华就盲目跟风,带来的可能是一场巨大灾难。

您对芽笼有何感想?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8208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
新加坡保险:住院/重疾/指数寿险如何守护你的未来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