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虽是面积很小的城市国家,经济是一种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中、美、日、欧和周边市场,但却是亚太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新加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长期以来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吸纳集聚。

新加坡夜景
面向全球广纳人才

实施“卓越研究和技术企业园区”计划。该计划通过设立跨国跨学科研究中心和项目,吸引1000名左右来自世界一流大学和相关机构的科研人员开展协同研究,加强全球科学家和工程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鼓励本国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了一项多学科全球联盟的研究战略,在硅谷、斯德哥尔摩、班加罗尔、上海等重点创新集聚地区设立海外学院,目前已实施400多项科研项目,其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加强了对全球科技人才网络的连结。
注重人才引进力度

基本月薪不得低于7000新加坡元(约3.6万人民币);申请P2准证的,基本月薪必须介于3500-7000新加坡元(约1.8-3.6万人民币)之间,且拥有新加坡认可的大学文凭。
此外,实施“跨国公司和地区总部”计划,通过特别税收优惠、支持外国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等举措,吸引和鼓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目前已有约三分之一“财富500强”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性总部机构,从而吸引了大量全球高层次人才到新加坡工作生活。
优化的政策体系
新加坡高度重视环境和氛围营造,以此为各类创新创业创造人才提供施展空间和有力支持。
推出促进创新的系列政策。为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新加坡先后推出《创新发展计划》《企业研究奖励计划》《新技术资助计划》等系列政策。例如,《创新发展计划》主要资助从事产品、流程或应用程序创新的商业实体,特别是创新企业引进人才可在人力项目中列支;《新技术资助计划》用于支持在新技术应用、产业研发中的人力资源发展。
推进创新创业融资平台建设。新加坡积极发展种子资金、风险投资等多种资本市场要素,同时提出固定利率贷款、贸易信贷保险、中小企业扶助贷款计划等多种方案,成立中小企业资信局,为处在不同阶段的创新创业主体提供通畅、灵活的融资渠道。
运用财税杠杆调节。一方面,鼓励高技术企业发展。新加坡政府调低了个人所得税、海外收入所得税、专利使用费等多项税费,减免了高新技术产品制造、高科技风险投资等领域企业的税收。另一方面,激励创业投资基金公司、创业投资人发展。新加坡出台了《风险投资产业激励计划》,提出一系列奖励。例如,因投资科技项目而产生的损失,可在投资者其他税收项目中抵扣;风险投资出售股票的资本所得、国外投资股利、国外可转债利息收入可免税等。
重视人才服务配套布局
除了给力的政策体系,新加坡也注重对集聚人才的工作链进行多要素、全方位的配套布局,切实提高服务保障“三创”人才的能级。

集中商业、公共部门、私人企业、金融及其他服务机构、企业总部、商业酒店和服务公寓在内的功能齐全的综合性社区;又如,“中央交流点”平台(启汇城)是信息科技和新媒体领域进行海外联合研究与开展商业活动的首选地点。
信息布局。通过设立“联系新加坡”门户网站,在海外设立办事机构,聚焦学生、专业人士、投资者和企业主,为有意在新加坡生活工作的全球人才提供有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