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本上升的压力下,新加坡正在发展土地空间,拉近小公司与大型跨国机构之间的距离,以推动合作和创新。这也是新加坡新经济策略的一部分,希望能吸引投资,提升关键行业的竞争力。

图源:8world
在这一战略下,新加坡正在建设一个占地620公顷的裕廊创新区(Jurong Innovation District),将成为新加坡首个以先进位造业为主的综合产业公园,为各类企业和社区提供一个生态系统,重新定义工作、生活、娱乐的关系。
01 一个节能环保的实验室
在新加坡的裕廊创新区,有一个使用太阳能电池供电的实验室,可节省超过3万6000千瓦的能源。这个实验室是由一家本地电池制造公司研发的,该公司专注于开发高效、低成本、环保的电池产品,为各种应用提供可靠的电源。公司目前依靠附近的南洋理工大学,解决了一半的人力需求,同时也希望大学里的科研人才,能推动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

图源:8world
电池制造公司首席技术长兼联合创始人巴塔拉伊说:“我们可以轻松借助教授、研究人员以及各个实验室,能够非常方便地获得支持。我们正在裕廊岛实行项目,未来会扩大规模到千兆瓦时,而这有望成为新加坡绿色能源转型的一部分。”
02 一个创新合作的平台
在裕廊创新区,小公司与大型跨国机构之间的合作不仅是一种可能,而且是一种常态。这里,创新者们可以共享资源、交流经验、探索机遇,从而实现互利共赢,这也是裕廊创新区的核心价值,即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先进位造业的发展。

图源:8world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牧野,这是一家跨国机床制造商,它在裕廊创新区建立了一个增材制造中心,专注于金属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牧野的中心靠近南洋理工大学,这让它能够借助大学的人才、设备和专业知识,加快材料开发的进程,缩短至少一年的研究时间,节省近百万元的相关投资。
牧野亚洲私人有限公司增材制造部副总经理吴威霖表示:“同这些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使我们能够使用这些先进设备,而我们基本上不必花费太多时间运作安排内部运作。”
03 一个新经济策略的支柱
裕廊创新区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先进位造业的需求,也是为了响应新加坡的新经济策略,即在成本上升的压力下,吸引投资,提升关键行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在2023年2月的预算案中表示,新加坡将投入110亿新元,用于支持企业和工人适应结构性转型,其中包括加强创新能力、提升生产力、培养人才、拓展市场等方面。
裕廊创新区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它将为先进位造业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为企业和工人提供一个培训的机会,为新加坡和世界提供一个市场的窗口,它将成为新加坡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04 裕廊创新区:打造先进位造业发展新空间
裕廊创新区是新加坡首个以先进位造业为主题的创新区,占地620公顷,位于裕廊西部,毗邻南洋理工大学。该创新区将企业、学术机构、研发、实验室等创新要素聚集融合,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先进位造生态系统,支持从建模和试验台到生产和分销的制造活动的完整价值链,专注于通过合作推动创新。

图源:8world
裕廊创新区包括四个联系紧密的功能区,分别是人才与培训区、研发区、技术供应商区和未来工厂区。
在人才与培训区,南洋理工大学作为创新区的学术锚点,将为创新区内的公司和员工提供培训计划和研究项目,帮助他们掌握新兴技能和知识。
在研发区,盛裕裕廊校区、A*STAR先进再制造与技术中心、新加坡数字能力中心等机构将为创新区内的企业提供先进的研发设施和服务,帮助他们开发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技术供应商区,沙迪克、西门子、牧野、发那科等企业将为创新区内的制造商提供一系列的增材制造、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工业4.0等技术选择和支持。
在未来工厂区,岛野、天使扑克牌、叶水福集团、现代汽车集团等企业将在一套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解决方案的支持下,建立自己的未来工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碳排放。
裕廊创新区的建设将分阶段进行,预计在2024年开始陆续开放。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00个合作伙伴加入了创新区的生态系统,包括跨国企业、本地企业、研究机构、教育机构等。这些合作伙伴将在创新区内展开各种项目和活动,为新加坡的先进位造业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
预计裕廊创新区的工程全面完工时,可创造约9万5000个新工作岗位,其中约一半是高附加值的技术和管理岗位,另一半是技能型的操作和维护岗位。这些岗位将为新加坡的制造业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也将为新加坡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05 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合作促进创新
新加坡的土地空间规划、绿色能源转型和裕廊创新区等举措,体现了新加坡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合作促进创新的战略思路。通过优化国土空间的利用和保护,发展低碳替代能源,打造先进位造业发展新空间,新加坡不仅能够提升关键行业的竞争力,也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源:8world
在这一过程中,小公司与大型跨国机构之间的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公司可以借助大型跨国机构的资源和技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大型跨国机构也可以借助小公司的灵活性和创意,拓展新的市场和机会,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小公司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大型跨国机构的创新和转型,为新加坡的创新生态系统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