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资本市场是亚洲地区最为成熟和活跃的市场之一,它以其透明度、流动性和稳健的监管框架而闻名。以下是新加坡资本市场的一些关键特点:
(1)证券交易所
新加坡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 Limited,简称SGX),成立于1973年5月24日,1999年12月1日由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ES)与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合并而成。

新加坡交易所提供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多种金融产品的交易,同时提供上市服务,包括主板(Mainboard)和凯利板(Catalist Board),后者专注于快速成长的企业。
新交所采取会员制,会员公司包括国际金融机构所拥有的国际会员公司。近年来,新交所发展迅速,这得益于新加坡强大的银行体系支持、自然时区优势、发达的通讯基础设施以及政府对外资运用的较少限制。
新交所的交易时间分为开市前、开市、午休、收市前和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时段。其中,开市时间为上午9:00至中午12:00,下午1:00至5:00。新交所遵循新加坡公众假期日历,并在必要时执行半日交易。
新交所的上市公司需要满足一定的上市要求,包括最低持股量、最低市值、盈利要求等。此外,上市公司还需遵守持续上市的义务,并按照新加坡、国际或美国公认的会计原则进行信息披露。

新交所还实施了熔断机制,以防止市场在面临快速及未加抑制的市场波动时出现混乱,为投资者提供时间消化信息并作出决策。
(2)新加坡股票指数
海峡时报指数(Straits Times Index,简称STI)是新加坡主要的证券指数,由新加坡交易所(SGX)管理。它是一个市值加权指数,包含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强的30家公司。这些公司代表了新加坡股市的顶尖企业,并且该指数被广泛用作新加坡股市表现的指标。
海峡时报指数的起始日期是1987年2月12日,基值为42.000点。指数的计算基于成分股的市值,并且每个交易日都会更新。它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衡量市场整体表现的工具,也是金融产品如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和其他衍生品的常见基准。2024年初至今,STI指数取得了约10%的收益。

STI指数的成分股包括了新加坡的许多大型蓝筹股,如星展银行(DBS)、新加坡航空(SIA)、吉宝集团(Keppel)等。这些公司涉及银行、航运、电信、房地产等多个行业。
投资者可以利用STI指数来分析市场趋势,评估投资组合的表现,或者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由于其包含的公司在新加坡乃至全球经济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STI被视为反映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3)监管政策
新加坡股市的监管机构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简称MAS),它是一个集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于一体的机构。MAS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同时监管新加坡的金融行业,包括银行、证券、期货和保险等。MAS致力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确保金融中介机构的稳健经营。
新交所为符合条件的公司开辟了第二上市通道,在任何22个发达的司法管辖地区交易所主板第一上市的公司,在新交所第二上市时将不必遵守额外的持续上市责任,节省合规成本。第二上市在提高发行人知名度的同时,还能使企业接触更多投资者。
2024年,新加坡交易所(SGX)推出了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框架,为公司提供了另一种融资途径,并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此外,新加坡政府正考虑对监管结构进行“大胆改革”,以重振股市。措施可能包括削减上市成本和扩大股票衍生品种类,这些措施将在12个月的评估期结束前分阶段实施。
(4)市场现状
目前新加坡交易所的证券市场总市值约为7000亿美元,规模并不大,与亚洲其他交易所如东京、上海、深圳、香港等交易所相比,在上市公司数量,市值和日均流动性上并不占据优势。
新交所上市公司以金融、科技及工业板块为主。从企业数量来看,新交所上市公司中工业(占比29.1%)、可选消费(占比14.8%)、信息技术(占比10.7%)、房地产(占比10.4%)行业板块数量最多。而从市值分布来看,金融(占比40.8%)、信息技术(占比15.7%)、工业(9.9%)、可选消费(占比7.8%)板块企业市值占比最高。新加坡为实现2050年零净排放的目标,采取多项措施帮助绿色转型,重视能源转型、绿色投资及绿色金融。
2005年,新交所的战略理念从“为国民经济服务”转变为成为“亚洲门户”、“为世界经济服务”;2017年,新加坡金管局发布提升亚洲金融中心地位的计划。截至2024年4月30日,新交所来自新加坡以外上市公司的比例为34.67%,其中中国公司占比11.08%。

(5)发展前景
新加坡交易所(SGX)一直在采取创新措施以吸引投资者和提升市场竞争力。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创新措施:
1. 简化上市流程:新加坡交易所计划简化上市流程,特别是对于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以吸引更多创新型公司选择在新加坡上市。
2. 推动国际化:通过引入更多外国企业,新加坡交易所希望提升市场的多元化,并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同时提升市场的整体活跃度。
3. 支持绿色金融:新加坡交易所将加大对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融资的支持,吸引更多环保企业进入市场,提高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4. 引入更多创新金融产品:新加坡交易所计划引入更多种类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提升市场深度和流动性。
5. 可持续披露规则:新加坡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规则,旨在将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纳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提高透明度、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6. 吸引区域上市:新加坡交易所受益于其在东南亚的中心位置,吸引着区域性企业上市,尤其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企业。
7. 提升研究覆盖率:新加坡交易所致力于提高对上市公司的研究覆盖率,增加市场对这些公司的了解和兴趣。
8. 建立生态系统:新加坡交易所建立了深化协作的生态系统,与全球多家交易所建立紧密合作,通过存托凭证 (DR) 等创新产品,实现跨市场交易。
这些措施旨在吸引更多企业和投资者,提升市场活力和竞争力,并塑造新加坡的国际金融中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