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新加坡的光鲜外表骗了

2021年03月20日   •   1万次阅读

与此同时,新加坡开始在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并将生物医药产业与电子、化工、工程等产业并列为四大支柱产业。

为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新加坡提供了大量税收减免,以吸引国际生物医学公司和熟练的外国研究人员,并投入资金到学校培训学生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工业生物技术等领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来到新加坡,开设了其在美国以外的第一个研究中心;克隆“多莉”羊的苏格兰科学家搬到新加坡从事糖尿病研究;辉瑞、葛兰素史克、礼来和诺华以及制药公司在新加坡建立了生产设施和研究中心……

2006年,《海峡时报》报道称,生物医学科学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左右,而五年前几乎为零。5年时间里,新加坡对生物医药研发的投入年均增长率接近40%。

21世纪初,那批骤然出现的制造业企业中

不乏生物制药企业

2016年,新加坡推出了精密工程产业转型蓝图。计划通过利用数字科技发展先进机器人、增材制造、先进材料、传感器、激光和光学等领域的技术,拓宽和深化先进位造业基础。

根据新加坡的《研究、创新与创业2020计划》(RIE2020),政府将投资33亿新币(约165亿人民币)用于先进位造和工程研发。

2020年,疫情袭击全球让新加坡制造业优势凸显。《联合早报》报道显示,2020年,新加坡制造业7月至12月间实现连续6个月增长,全年增长达到7.3%,达到2017年以来最大涨幅。

2021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制造业2030愿景”:未来10年继续争取50%的增长。

《史密森尼》杂志的记者大卫·兰姆,第一次来到新加坡是1969年——为了报道越南战争。在破旧的海滨、被鸦片占据的小巷以及挤满变性人的布吉斯街上,待过两天后,他居然有了一个神奇的预感:

“这个非常不起眼的国家,注定要从‘无名小卒贫困兄弟会’中脱离,加入第一世界。”

大卫·兰姆在那片不起眼的土地上看到了,百废待兴的残破土地、贫困待业的青壮、遍体黄金的跨国企业——三者糅合的力量,成为了新加坡制造业的起点,造就了今天“惊人的新加坡制造”。

起点处,拥有“三者糅合的力量”的土地不止新加坡,如今它们却大相径庭。

20世纪60年代初,在新加坡被迫独立,连生存都难的时候,中国香港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中的龙头。

彼时,在纺织、制鞋、塑料、五金、电子以及机械行业,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的出口额,连中国香港的零头都不到。

然而,仅过了15年后,中国香港便开始被韩国和中国台湾反超。60年后的今天,中国香港制造业已“空心化”。

就连轰动一时的“数码港”,如今也已默默无闻。数码港2017~2018年报显示,数码港社群的初创企业超过1000家——却没有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

德昌、震雄,再加上伟易达和几家化工企业,微弱地存在着。大多数毕生经营制造业的那些香港企业家们,其企业规模不及地产巨头的一个零头。

也有的企业摆脱了这种命运。依利安达,这家在70年代以生产电话机闻名的制造企业,当前的营收规模在10亿左右,它找到出路是从中国香港迁往新加坡后。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同为亚洲的金融、港口和贸易中心,在过去很多年中,一直惺惺相惜又一时瑜亮。2010年之前,新加坡的经济总量一直位居香港之下,但自香港被超越后便再难重回昔日地位。

比起新加坡一直以强有力的手段遏制房价,并且致力多元化发展,注重制造业转型;香港的制造业,则在地产利益全面绑架经济的模式下,逐渐走向空心化。

70年代末,当新加坡开始有计划地将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技术含量和工人熟练产品过渡,政府把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作为工业发展的下一阶段。

此时,GDP颇高的香港,其制造业却毫无突破。在低廉的人工、房租成本,以及优惠政策之下,香港的小厂长们来内地建起数万家工厂。他们在香港接单,在珠江三角洲生产,再从香港出口。

他们固守着老旧形态,低成本、小规模、没有技术升级,没有品牌建立。彼时,电子已经位居香港制造业的第二产业,但电子制造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转型机会,就被眼睁睁放过去了。

那个在石油危机震荡中颤颤巍巍的70年代,香港的制造业在7年内下跌了4个百分点;1979到1982年,只3年时间,香港的制造业比重又跌了6个百分点。

90年代开始,香港制造业几乎完全停滞。社会总研发投入中,韩国在2%以上,新加坡在1%以上,中国香港不足0.1%。

到了1998年,香港才意识到“要成为在发展及应用资讯科技方面的全球首要城市,尤其是在电子商业和软件发展上处于领导地位”,随即公布数码港计划。

可惜为时已晚,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港府元气大伤,财政预算出现赤字。

金融风暴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制造业,前者只是需要加固屋顶;后者则像一场暴雨后的砖瓦零落,房屋几乎需要重建——风暴来临之前就已经落后了太多年。

有关数据显示,从1991-1997年,香港股价和房价的增值共计7万亿港元,而这恰好等于香港在这7年间GDP总和。

也就是说,这期间的香港制造业增加值对香港经济的贡献,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泡沫一破,除了少数在卖空中盆满钵满的投机者,大部分人多年的辛苦都付诸东流,产业空心化问题凸显,经济陷入长期衰退。

2009年,86岁的李光耀在接受《海峡时报》专访时提起香港地产商:

“他们制造出什么行销世界的产品了吗?没有!”

两年后,这句话被收录进《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之中,以此告诫和警醒新加坡——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存发展之道。

上一页
2/2
新币兑人民币又新高!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新加坡人首选出国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3万次阅读
刚刚,新加坡人又能再领300新币补贴!
2025年07月02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钟出国,中国制造
2025年07月02日   •   3万次阅读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开头的电话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毫无个性,冷漠!旅游后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万次阅读
83岁蔡澜安葬新加坡!来看看他笔下的海南鸡饭和咖喱鱼头
2025年06月30日   •   2万次阅读
看看七年内,新加坡地铁是否通到你家门口?
2025年06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事关准证、汇款、出入境!7月,这些大事将影响全岛604万人
2025年07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电信公司狂推“无国界”数据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撕掉"最贵"标签!新加坡的平价生存法则
2025年06月28日   •   1万次阅读
新柔地铁要来了!中马跨境火车正式进入退役倒计时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9747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9747次阅读
前夫抢人!她从杭州追到新加坡,只为夺回6岁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576次阅读
新加坡5大数字银行!存款消费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576次阅读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为啥70%华人选印度人做官,文化舆论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208次阅读
在新加坡购买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6156次阅读
李光耀的遗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如何分开的?
2025年07月01日   •   5985次阅读
从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卖的背后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5643次阅读
黄循财喊你领钱了,这些人最高可领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4788次阅读
新加坡银行转账手续费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788次阅读
榜鹅海岸巴士转换站启用,旧站即将翻新,增风扇长椅
2025年07月01日   •   4275次阅读
蔡澜助理回应遗产分配:少去八卦别人隐私!新加坡财富传承的三重密码
2025年07月01日   •   427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