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林俊辉跳楼前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已经不得而知。
但是在这起悲剧发生之后,新加坡国会很快就这起坠楼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质询,其中包括男孩到底有没有对女童实施性骚扰,警方在审理和取证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度行为。
时任内政部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在国会上提供数据,说明警方一般会从宽处理青少年犯罪的案件,尽可能避免以刑事罪处理,而是尽量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协助他们改造。
“根据现有证据,坠楼身亡的中学生林俊辉所涉及的非礼案,警方经调查后应只会向他发出警告,而不会提控他。”
他指出,从2011年至2015年,共有7196名青少年被要求协助警方调查,当中有七成接获警告、被安排参加“指导计划”(GuidanceProgramme)或无需警方的跟进行动;另有15%被提控,剩余的15%个案还有待处理。
涉及青少年的案件中,警方通常只会针对有“加重刑罚因素”的案件进行提控。譬如,当罪行属严重性质,如纠众闹事;涉案的年轻人是重犯,或触犯“有条件警告”(conditionalwarning)的条款,例如未完成须进行的改造计划。
但是尚穆根同时也强调,这不应被视为是当局纵容青少年犯罪。
尚穆根表示,考虑到林俊辉的年龄以及他是初犯,警方不太可能会提控林俊辉,而是给予警告。虽然警方严厉看待所有非礼案,但也会考虑罪行的严重程度,从闭路电视画面看来,案件应该属于程度较不严重的非礼案。
但他提醒说:“七成受调查的青少年不会被提控这个数据,以及警方对年轻人较包容的态度,不应被视为当局在纵容青少年犯罪。”
尚穆根针对处理涉及青少年案件的程序时也指出,警方会加速调查过程,尽可能在最快的时间完成盘问,让年轻人尽早回到父母身边。林俊辉被带到警局后的四小时内,就被母亲接送回家。

这件事的发生无疑是悲剧,但也显示了新加坡政府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态度:因为他们还年轻,所以将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去面对。给大部分孩子,改过自新的机会。
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李智陞李智陞也认为,新加坡应该从“上游”加强防范,及早介入协助青少年改造。对于已服刑的青少年罪犯,他希望政府、志愿福利团体和社区能更全面地提供扶持,尤其是协助解决可造成负面影响的家庭问题。
李智陞分享了他个人在救助未成年犯罪中的一次遗憾。
曾有一对夫妇因房屋问题前往接见选民活动求助。他们欠债卖房后露宿街头,念中学的女儿则借住朋友家。尽管如此,他们的女儿成绩优异,李智陞还颁发过助学金给她。
短短几个月后,李智陞再见到夫妇时,他们已找到住房,但女儿交了损友,整天在外抽烟喝酒,很少与家人联络或回家。
李智陞感叹:
“我们错失了一次机会,没及早介入帮助边缘少年。她因无法控制的因素而迷途,这不是她的错。
对我而言,每一名因没获得扶持而脱轨的孩子,都是一次错失的机会。”
2015年至2017年间曾在内政部担任政治职务的李智陞指出,罪犯一旦回返不良环境就很容易重犯,因此要扶持边缘少年和重犯者不能只靠内政部,需要集合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和其他机构的力量。
李智陞说:
“在新加坡,每一名孩童和青年都至关重要。我们要集合政府、社区及家人等所有资源,就算是边缘少年或重犯者,也要确保他们在生活中有最佳的发展机会。”
育有三名年幼孩子的李智陞,在专访中多次强调“每名孩子都很宝贵”。由于研究显示学前教育对孩童的生活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学前教育自然成了李智陞的工作重点之一。

他透露,帮助低收入和弱势家庭幼童的试验“幼儿培育辅助计划”,目前已帮助500名幼童。
幼儿培育署早前已规定全天幼儿课程每天必须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其中半小时必须在户外。李智陞说,他们下来会探讨如何提供更多机会让孩童到户外学习,并会与建屋发展局和国家公园局等合作。
“学前教育不只为上学做准备,也在为孩童的人生做准备。我们要他们到户外培养自立和坚韧的个性,同时学习人生价值观,照顾和帮助彼此,与大自然互动,爱护环境。”
很多时候,未成年人犯罪是成年世界残酷一面的投影。
所以,孩子们心中的那些“隐秘的角落”,或许只能靠成年人用阳光将它照亮。
你认为,犯罪与年龄有关吗? 未成年犯罪是否应该原谅?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态度!
资料来源:
1. 狮城新闻:新加坡青少年犯罪率下跌,是什么“控制”了我的孩子
2. 凌宇:新加坡政府为减青少年犯罪设跨部门委会
3. 新加坡文献馆:林俊辉家人致社会各界公开信
4. 信报:应如何看待青少年犯罪的问题
5. 早报:尚穆根:根据现有证据 警方会警告但不提控林俊辉
6. 早报:傅丽云:年轻不是犯罪本钱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