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林俊輝跳樓前的心路歷程是怎麼樣的,已經不得而知。
但是在這起悲劇發生之後,新加坡國會很快就這起墜樓案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和質詢,其中包括男孩到底有沒有對女童實施性騷擾,警方在審理和取證的過程中是否存在過度行為。
時任內政部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在國會上提供數據,說明警方一般會從寬處理青少年犯罪的案件,儘可能避免以刑事罪處理,而是儘量給他們改過的機會,協助他們改造。
「根據現有證據,墜樓身亡的中學生林俊輝所涉及的非禮案,警方經調查後應只會向他發出警告,而不會提控他。」
他指出,從2011年至2015年,共有7196名青少年被要求協助警方調查,當中有七成接獲警告、被安排參加「指導計劃」(GuidanceProgramme)或無需警方的跟進行動;另有15%被提控,剩餘的15%個案還有待處理。
涉及青少年的案件中,警方通常只會針對有「加重刑罰因素」的案件進行提控。譬如,當罪行屬嚴重性質,如糾眾鬧事;涉案的年輕人是重犯,或觸犯「有條件警告」(conditionalwarning)的條款,例如未完成須進行的改造計劃。
但是尚穆根同時也強調,這不應被視為是當局縱容青少年犯罪。
尚穆根表示,考慮到林俊輝的年齡以及他是初犯,警方不太可能會提控林俊輝,而是給予警告。雖然警方嚴厲看待所有非禮案,但也會考慮罪行的嚴重程度,從閉路電視畫面看來,案件應該屬於程度較不嚴重的非禮案。
但他提醒說:「七成受調查的青少年不會被提控這個數據,以及警方對年輕人較包容的態度,不應被視為當局在縱容青少年犯罪。」
尚穆根針對處理涉及青少年案件的程序時也指出,警方會加速調查過程,儘可能在最快的時間完成盤問,讓年輕人儘早回到父母身邊。林俊輝被帶到警局後的四小時內,就被母親接送回家。

這件事的發生無疑是悲劇,但也顯示了新加坡政府面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態度:因為他們還年輕,所以將以更加包容的態度去面對。給大部分孩子,改過自新的機會。
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李智陞李智陞也認為,新加坡應該從「上游」加強防範,及早介入協助青少年改造。對於已服刑的青少年罪犯,他希望政府、志願福利團體和社區能更全面地提供扶持,尤其是協助解決可造成負面影響的家庭問題。
李智陞分享了他個人在救助未成年犯罪中的一次遺憾。
曾有一對夫婦因房屋問題前往接見選民活動求助。他們欠債賣房後露宿街頭,念中學的女兒則借住朋友家。儘管如此,他們的女兒成績優異,李智陞還頒發過助學金給她。
短短几個月後,李智陞再見到夫婦時,他們已找到住房,但女兒交了損友,整天在外抽菸喝酒,很少與家人聯絡或回家。
李智陞感嘆:
「我們錯失了一次機會,沒及早介入幫助邊緣少年。她因無法控制的因素而迷途,這不是她的錯。
對我而言,每一名因沒獲得扶持而脫軌的孩子,都是一次錯失的機會。」
2015年至2017年間曾在內政部擔任政治職務的李智陞指出,罪犯一旦回返不良環境就很容易重犯,因此要扶持邊緣少年和重犯者不能只靠內政部,需要集合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和其他機構的力量。
李智陞說:
「在新加坡,每一名孩童和青年都至關重要。我們要集合政府、社區及家人等所有資源,就算是邊緣少年或重犯者,也要確保他們在生活中有最佳的發展機會。」
育有三名年幼孩子的李智陞,在專訪中多次強調「每名孩子都很寶貴」。由於研究顯示學前教育對孩童的生活發展至關重要,加強學前教育自然成了李智陞的工作重點之一。

他透露,幫助低收入和弱勢家庭幼童的試驗「幼兒培育輔助計劃」,目前已幫助500名幼童。
幼兒培育署早前已規定全天幼兒課程每天必須至少有一小時的體育活動,其中半小時必須在戶外。李智陞說,他們下來會探討如何提供更多機會讓孩童到戶外學習,並會與建屋發展局和國家公園局等合作。
「學前教育不只為上學做準備,也在為孩童的人生做準備。我們要他們到戶外培養自立和堅韌的個性,同時學習人生價值觀,照顧和幫助彼此,與大自然互動,愛護環境。」
很多時候,未成年人犯罪是成年世界殘酷一面的投影。
所以,孩子們心中的那些「隱秘的角落」,或許只能靠成年人用陽光將它照亮。
你認為,犯罪與年齡有關嗎? 未成年犯罪是否應該原諒? 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態度!
資料來源:
1. 獅城新聞:新加坡青少年犯罪率下跌,是什麼「控制」了我的孩子
2. 凌宇:新加坡政府為減青少年犯罪設跨部門委會
3. 新加坡文獻館:林俊輝家人致社會各界公開信
4. 信報:應如何看待青少年犯罪的問題
5. 早報:尚穆根:根據現有證據 警方會警告但不提控林俊輝
6. 早報:傅麗云:年輕不是犯罪本錢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