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2月28日在国会透露,去年一年,新加坡约2万3500人获得公民权,包括约1300名在海外出生的新加坡籍孩子。获得永久居民权的则有3万4500人。

2023年新加坡增加23500公民, 34500获得PR
从2019年至今,每年平均获得新公民和永久居民权的人数比2014年至2018年的平均人数略高。
对比一下2022年的数据,2022年,新加坡约2万3100人获得新加坡公民权,约3万4500人成为永久居民。
永久居民获批人数真的稳定得可怕。
不过新加坡本地人口的出生率可就没有这么稳定了。根据最新数据,新加坡去年一年仅3万零500名婴儿出生,生育率跌至0.97,是历来最低水平。

同时,英兰妮也强调,新加坡人口到了2030年料低于690万人,新加坡在做长远规划时,会根据几个可能的情形做准备。
这是不是代表着我们可以期待一下,也许PR审批后面会放宽?
联系紧密、贡献大、生活时间久 将提高申请通过几率
此前,英兰妮曾强调,新加坡政府在审核公民和永久居民权申请时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
申请者与新加坡的联系、经济贡献、学历、家庭结构、年龄
他们在新加坡生活了多久
由此不难看出,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申请及遴选标准则主要根据他们是否把新加坡当作家园,以及能否融入和对新加坡做出贡献。
作出贡献其实不光是指高收入,可以是家里有小孩能够为新加坡的人口作出贡献,可以是冷门行业人才能够为新加坡未来发展作出贡献,可以是热爱公益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通过此前新加坡发布的一些政策及人口简报,不难看出那些容易获批的申请的共同点:
第一:年龄主要分布在21岁到30岁(37.1%),其次是31岁-40岁(31.2%)。
第二:接受本地教育越早、越长,越容易拿到新加坡PR身份。例如,在本地读到中学以上的学生拿到PR的比例占到了84.3%。
结合早前人力部透露,PR申请者主要考量的几大因素和优势:
审核PR考量因素
★ 申请者的年龄;
★ 家庭背景;
★ 对新加坡经济的贡献;
★ 融入本地社会;
★ 有意在新加坡落地生根;
★ 认同新加坡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人
另外,也有朋友发现,符合高学历、重点行业的单身人士申请永久居民容易获批;两口子都拿工作准证,但双高薪,同时也满足重点行业,也很受移民局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