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邻里间的噪音问题和物品囤积行为一直是新加坡社区生活中的主要纠纷来源,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邻里关系的紧张和社区和谐的破坏。为更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新加坡居民的噪音和囤积物件所引发的严重邻里纷争,政府计划修法设立社区关系处。

图源:FACEBOOK
这一举措旨在授权该机构介入和调查此类纠纷,包括利用噪音传感器进行证据搜集,以及发出禁止令或申请法庭命令以制止滋扰行为。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律政部以及国家发展部于8月12日联合宣布,政府准备通过邻里纠纷解决(修正)法案,以提升社区纠纷管理框架,预计今年内将向国会提呈法案一读。
淡滨尼市镇作为试点推行
拟议设立的社区关系处将隶属国家发展部,并计划在淡滨尼市镇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点,以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社区关系处的工作将由具备执法和调解经验的社区关系执行员负责,由辅警担任的社区关系辅助执行员提供支援。

图源:FACEBOOK
一旦法案通过,执行员将有权调查、吓阻和制止严重的邻里噪音滋扰行为,这包括到纠纷现场录口供、在屋主或社区关系司长准许的情况下进入住家收集证据,以及发出调解指示,强制纠纷各方接受调解。
社区关系处将有权发警告、建议或禁止令,要求滋事者停止制造噪音。不服从调解指示者,若罪成可罚款高达1500元。不服从禁止令者,初犯可罚高达1万元,重犯则可罚高达2万元或坐牢达三个月,或两者兼施。
执行员还将有权设置噪音传感器,收集噪音来源、时间和强度等证据,但只有在噪音投诉方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在受影响单位安装传感器。传感器传送的原始录音在转化成数据后会被删除,以保护当事人隐私。
屡教不改者可能会被强制收回组屋
对于顽固不化、继续严重滋扰邻居者,政府拟议允许建屋发展局在其他办法都无效后,考虑强制收回滋事者的组屋,以保护其他居民的利益。此举不仅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还有助于维护社区秩序和促进邻里和谐。

图源:FACEBOOK
至于严重及屡次干扰邻里的囤积物件行为,社区关系处往后将能向邻里纠纷审裁庭申请庭令,要求囤物者清理住家。这也是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为照顾公共利益而采取的措施。
国家发展部社区事务署高级司长叶耀承强调,社区关系处只是邻里和睦解决纷争的一个环节,并不能取代邻居之间建立联系和进行频密沟通,以及通过社区规范与调解,尽早化解纠纷的努力。政府的这一系列措施预计将收到超过300份公众反馈,反映了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和对解决方案的支持。
通过设立社区关系处,政府旨在更有效地解决噪音和囤积物品问题,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和谐,这也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之间的相互支持。此外,使用噪音传感器等科技手段进行证据搜集,也是法律实践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体现,为解决社区纠纷提供了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