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学校还可以自行决定给这些“能力强”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额外”课程——势必意味着师资力量的倾斜,那么又和从前的“快班”有何区别?
不过是名义上的“班级”换成了课后接受学校公开培训的“名额”——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

在新加坡补习早就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链
3、小学入学的筛选更激烈了
既然没有任何转学到名校的机会,那幺小一入学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新加坡小学的入学标准中,居住在半径一公里范围内的孩子有优先录取权。而那些入学名额竞争激烈的小学,如果非一公里以内的新加坡公民,没有任何念想。
这是否意味着——学区房的价格又要涨一轮?
而新加坡小学录取分六个批次,分别是:
1阶段: 哥哥姐姐当下就读于这所学校。
2A阶段:
家长或兄姐就读该校,包括已经加入校友会的。
家长是该校咨询委员会或者董事会成员
该小学教学部直属幼儿园的孩子
2B阶段:
家长在前一年7月1日或者之前曾参加该校志愿工作,并在本年6月30日前,支援工作时长超过40个小时。
家长是该校所属教会或会馆的成员。
家长被确认为活跃的社区领袖。
2C阶段
可在来年就读小学一年级但仍未报读小学的孩子。
2C(补充)阶段
2C阶段后仍未成功报读小学的孩子。 3阶段是非公民孩子的分配。
1阶段和2A阶段基本靠的是父母或者兄姐的资历,真的卷起来的是2B阶段,为了争夺这一阶段的入学资格,本来就紧俏的义工名额只怕是又要被挤破头。

图源:海峡时报
GEP更多细节才是关键
GEP计划看似被叫停后,之后有几点是父母们最关心的迷惑:
1、GEP的师资力量如何分配
GEP的师资力量都是教育部直接为了高才班而特地设置和分配的,并不和这些提供教学和学籍的学校重合。
那么高才班取消,这些分配给高才班的师资力量到底是回流给全岛其他学校?或是轮校进行教学?还是会归属给已经所处的名校?
这成为了现在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
如果是继续留在这些名校,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名校的力量越来越雄厚。 如果分流给其他学校,那么如何对这些师资进行争夺便成为了父母们最关心的焦点。
轮校进行教学似乎是非常公平合理的皆大欢喜,但也要等待细则的公布和落实。
2、周边学校集中学习,指的到底是哪些学校?
因为总理黄循财在讲话中提到:能力好的这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外去周边学校进行课外辅导。
这些学校的名录便成为了家长最关心的,因为被列入这些可以提供辅导的学校,势必比普通的邻里小学有更强的师资力量。
便在无形中直接增加了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排名”。

另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是,取消GEP是新加坡放弃精英制度的开端吗?
当然不是!
新加坡国小、人少,以有限的资源培养更精英的人才,是小国的自强之道。
取消GEP,并不是放弃精英制度,相反的,是选择另一条多样化的培训之路,去筛选更适合新加坡的精英人才。
在群众大会上,总理黄循财还提出会调整高华的课程:
曾经小学升初中之后如果想要修读高级华文,PSLE首先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未来经过调整后,华文好,但是PSLE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选修高华的可能性。
总理黄循财表示:“我们希望培养更多‘精通华文的人才’ ,也就是说我们不但有‘精英’,我们还有‘精华’。”
这便是时代发展下新加坡精英教育的变革——从精英,变成精华,不再以单一的成绩作为筛选,取消粗放式的GEP,转而变成多样化人才的全方面筛选。
其实椰子在采访了新加坡本地妈妈后,有了对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有了新的看法,这位土生土长的妈妈说:
“其实新加坡本地的学生43%都能上本科,而60%的孩子中一些会选择去国外读书,作为新加坡公民的孩子,本身就不需要太卷。”
“天才孩子自然能脱颖而出,父母只要帮助一把就行;而普通孩子再卷也只会让家长和孩子都心累,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