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學校還可以自行決定給這些「能力強」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額外」課程——勢必意味著師資力量的傾斜,那麼又和從前的「快班」有何區別?
不過是名義上的「班級」換成了課後接受學校公開培訓的「名額」——仍然是換湯不換藥的做法。

在新加坡補習早就成了一個規模巨大的產業鏈
3、小學入學的篩選更激烈了
既然沒有任何轉學到名校的機會,那么小一入學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
新加坡小學的入學標準中,居住在半徑一公里範圍內的孩子有優先錄取權。而那些入學名額競爭激烈的小學,如果非一公里以內的新加坡公民,沒有任何念想。
這是否意味著——學區房的價格又要漲一輪?
而新加坡小學錄取分六個批次,分別是:
1階段: 哥哥姐姐當下就讀於這所學校。
2A階段:
家長或兄姐就讀該校,包括已經加入校友會的。
家長是該校諮詢委員會或者董事會成員
該小學教學部直屬幼兒園的孩子
2B階段:
家長在前一年7月1日或者之前曾參加該校志願工作,並在本年6月30日前,支援工作時長超過40個小時。
家長是該校所屬教會或會館的成員。
家長被確認為活躍的社區領袖。
2C階段
可在來年就讀小學一年級但仍未報讀小學的孩子。
2C(補充)階段
2C階段後仍未成功報讀小學的孩子。 3階段是非公民孩子的分配。
1階段和2A階段基本靠的是父母或者兄姐的資歷,真的捲起來的是2B階段,為了爭奪這一階段的入學資格,本來就緊俏的義工名額只怕是又要被擠破頭。

圖源:海峽時報
GEP更多細節才是關鍵
GEP計劃看似被叫停後,之後有幾點是父母們最關心的迷惑:
1、GEP的師資力量如何分配
GEP的師資力量都是教育部直接為了高才班而特地設置和分配的,並不和這些提供教學和學籍的學校重合。
那麼高才班取消,這些分配給高才班的師資力量到底是回流給全島其他學校?或是輪校進行教學?還是會歸屬給已經所處的名校?
這成為了現在父母們最關心的問題。
如果是繼續留在這些名校,那麼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名校的力量越來越雄厚。 如果分流給其他學校,那麼如何對這些師資進行爭奪便成為了父母們最關心的焦點。
輪校進行教學似乎是非常公平合理的皆大歡喜,但也要等待細則的公布和落實。
2、周邊學校集中學習,指的到底是哪些學校?
因為總理黃循財在講話中提到:能力好的這部分學生可以在課外去周邊學校進行課外輔導。
這些學校的名錄便成為了家長最關心的,因為被列入這些可以提供輔導的學校,勢必比普通的鄰里小學有更強的師資力量。
便在無形中直接增加了這些學校的教學質量的「排名」。

另一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是,取消GEP是新加坡放棄精英制度的開端嗎?
當然不是!
新加坡國小、人少,以有限的資源培養更精英的人才,是小國的自強之道。
取消GEP,並不是放棄精英制度,相反的,是選擇另一條多樣化的培訓之路,去篩選更適合新加坡的精英人才。
在群眾大會上,總理黃循財還提出會調整高華的課程:
曾經小學升初中之後如果想要修讀高級華文,PSLE首先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水平。但未來經過調整後,華文好,但是PSLE成績不好的學生,也有選修高華的可能性。
總理黃循財表示:「我們希望培養更多『精通華文的人才』 ,也就是說我們不但有『精英』,我們還有『精華』。」
這便是時代發展下新加坡精英教育的變革——從精英,變成精華,不再以單一的成績作為篩選,取消粗放式的GEP,轉而變成多樣化人才的全方面篩選。
其實椰子在採訪了新加坡本地媽媽後,有了對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有了新的看法,這位土生土長的媽媽說:
「其實新加坡本地的學生43%都能上本科,而60%的孩子中一些會選擇去國外讀書,作為新加坡公民的孩子,本身就不需要太卷。」
「天才孩子自然能脫穎而出,父母只要幫助一把就行;而普通孩子再卷也只會讓家長和孩子都心累,退一步反而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