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普通人而言,暴富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也写在一条条“社会新闻”里,普通人要有一双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从碎片化信息中,突破算法给我们铸就的信息茧房,发现宝藏的能力。
一些人的暴富也大抵是从模仿开始的
模仿周边圈子入行的人,模仿新闻里的手法,然后在实践中在升级改进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就看你敢不敢

新加坡以低税闻名,是公认的世界上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无资本利得税、遗产税,公司所得税仅17%,个人所得税率最高仅22% (中国为45%)。此外新加坡与74个国家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议,海外资产不征税,含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新加坡采取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主要是为了鼓励投资、出口、增加就业机会、鼓励研发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以及使整个经济更具有活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对涉及特殊产业和服务(如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大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区域总部、国际船运以及出口企业等给予一定期限的减、免税优惠或资金扶持等。政府推出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资企业基本上可以和本土企业一样享受。
那在新加坡开公司到底有多少补贴呢?
新加坡税务局给予 新加坡中小型企业9大优惠计划:
1.创新与能力赠券计划 (ICV)
2.资信综合资金辅助计划 (iSPRINT)
3.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 (PIC)
4.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 (PIC) 奖励
5.加薪补贴计划 (WCS)
6.中小型企业员工培训计划 (增强型)
7.企业培训援助计划 (ETS)
8.优化职场计划 (WorkPro)
9.微型贷款计划 (MLP)
正因为有这么多补贴,不少胆大的人打起了这个注意:
NO.1
一印尼籍男子5年骗取新加坡税务局超180万新元
59岁的印尼籍男子安迪·杜什曼,利用其控制的两家木材供应公司——Multi-Eka Trading Pte Ltd(MTPL)和Sui Jaya Pte Ltd(SJPL)——在五年内骗取国内税务局超过180万元新加坡元(相当于930万RMB)

这两家公司在2015年至2020年间的销售额均为零,且未聘请任何员工,但杜什曼却通过伪造文件,谎报公司的进项税超出销项税,从而骗取税款。
注:在新加坡注册消费税的公司,进货时产生的消费税是销项税,销货收取的消费税则是消费税。如果说销项税>进项税,公司就需要把多出来的税款上交新加坡税务局;如果销项税<进项税,那么新加坡税务局就需要退税给公司~
那什么是销项税?什么是进项税?


5年时间内,这么大的偷税事件难道新加坡税务局就一点也没察觉吗?
发现了,不过是在五年后
今年新加坡税务局通过比对阿曼两家公司在2015-2020年间的税务情况,发现两家公司的进项税都偏高,供应商也是同一家。通过一番调查终于揭发了阿曼的罪行。
商业事务局在得知此事后,也介入了调查,发现阿曼长期与老婆居住在中国,在收到税务局的退税款后,会定期回到新加坡通过代理人将部分款项转移到国外。
调查发现,杜什曼将部分赃款通过代理人转移到国外,包括汇款给在中国的妻子、在印尼的兄弟和在马来西亚的前妻,涉及金额超过48万新元。还将近$3.9(¥19.5万)万退税款转到了个人公积金户头上。剩余$134.1(¥670.5万)退税款则全部被挥霍一空了!
在12月18日)时,他被判坐牢15个月零84周,同时还必须要缴付$198.0344万的罚金。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转入个人公积金户头的资金不可逆转,所以将近$3.9(19.5万RMB),当局无法追回。

剩余的款项,目前阿曼仅支付了约$1.5011万的赔偿金。想要让他在把钱还回来,我看是不可能的。
NO.2
唯独有偶 新加坡夫妇合谋欺诈政府600万元津贴:
新加坡一对中年夫妇与一名男子合谋,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欺诈手段骗取政府超过600万元新币的津贴。案件的主谋和其中一名妻子已被判刑,而她的丈夫李丹(40岁)于12月13日星期三被判处28个月监禁。
他与中国籍妻子王娇(41岁)和另一名男子林哲湖(40岁)在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共同策划并实施了这起欺诈行为,目的是骗取新加坡税务局的生产力与创新优惠津贴(简称PIC)。
为了实施这一骗局,三人成立了多家空壳公司,并聘请多人担任挂名董事,使用他们的Singpass资料申请津贴。李丹和王娇在2016年3月邀请一名男子蔡明达注册为挂名董事,并每月支付他1800元新币的酬劳。他们还与另一名男子蔡珀永合作,为三家公司开设银行账户,以便将骗来的政府津贴转入这些账户中。
当局在2016年9月发现申请文件存在造假嫌疑后展开调查,最终揭露了被告的罪行。
NO.3
一对夫妇利用伪造文件 骗取新加坡政府4000万新元培训补助金

2017年5月到7月之间,涉案人黄某和他的妻子李某还有其他同伙,前后利用9家公司向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虚报培训补助申请。
利用3个培训中心和6家机构中的25141名员工以及利用黄某、李某家人的身份,伪造公积金、软件采购还有租金账单等等,来骗取补助金。
向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呈交伪造文件,非法获得近4000万新元的培训补助金。
黄某夫妇,招募其他人作为提名董事,使用他们的电子政府密码SingPass资料向当局提交虚假的拨款申请。

2017年4月到10月期间,该犯罪组织在短短半年内共向精深局提交了8391份课程补贴申请。然后,他们要求别人代劳,从公司户头提现,然后把现金交给黄某或黄某妻子李某。
把钱骗到手之后,他们通过8个企业户头转账到其他账户,然后通过支票兑现。
2017年8、9月,拿到现金后,他们先把钱存在李某的一名兄弟家中的保险箱里。两人商量后决定,从珍珠坊两家珠宝店买了总重量11公斤的金条。
当精深技能发展局提出要审查部分申请的时候,黄某夫妇在2017年5到8月伪造雇佣合约、培训课程的出席记录等虚假文件,企图蒙混过关。

NO.4
2017年新加坡税务局居然遭人诈骗,被骗1000多万新币

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之间,新加坡商人林哲湖成立了230家公司,其中多数为空壳公司。他与另外2名同伙Wang Jiao 与 Li Dan,用这些空壳公司来向新加坡税务局提交了超过400项津贴申请,其中包括生产力与创新优惠计划津贴等。
在此期间,他们一共骗取了超过1180万新元的津贴。在税务局发现提交的伪造文件后,林哲湖与共犯被警方控上法庭。经调查,本案共有约40人涉案,其中37人已被提控。2022年1月12日,林哲湖在法庭上对20项欺骗罪认罪。
今年3月7日,他被法庭判处坐牢112个月。
类似骗新加坡政府的补贴案件每年在新加坡都能看到,难道在新加坡政府高度提倡年轻人创业、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大前提下,新加坡政府的补贴就这么好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