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司机都可以去放假过年
但是新加坡公共运输不会就此瘫痪
因为还有印裔巫裔的司机
在这一天都可以上岗

每个幼儿园都会庆祝
所有种族的节日
华人的小朋友也会穿马来族盛装
也会庆祝种族和谐日
这和小朋友的种族和信仰无关
这是这个社会对种族的包容和和谐
这就是多元的新加坡,了解下?

双语,种族融合
很多人眼中建国总理李光耀的
双语政策在当时是所谓的“去中国化”
巴别塔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新加坡想要“通天”就必须统一语言

在新加坡还不叫新加坡时
每一个族群都有自己的母语
华人移民说着潮州和福建方言
还有人说着英语,泰米尔语和马来文
谁也没想落地生根,十分随意
直到1965年新马分手了
新加坡从此变成了新加坡
到底说什么话被提上了日程

一个拥有主权的国家
需要一个中立的官方语言
刚和大马分手,马来语不合适
华文也有族群的问题
《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中
李光耀谈到,独立之初
新加坡面对的是200万人
如何谋生存活的生死攸关问题
作为一个依靠国际贸易的国家
新加坡只有加强学习英语
加强与国际尤其是国际先进国家交流
才有好日子过

后来也有“打压华语”,“关闭华校”的梗
然而现在看来,不这样做的话
华人移民永远说华语
别的移民都说自己的母语
怎么样实现【新加坡人】这个身份认同?
双语化可以说是
新加坡身份认同的萌芽了

Singaporeanness
火龙妹在公司误认为同事是马来西亚人
同事马上跳起来纠正我:
“I am Malay
but I am not Malaysian
I am Singaporean”
本龙当场当机!
so你不能管马来西亚人叫马来人
因为马来人是新加坡马来族

这个让人头晕的例子充分说明
新加坡各族群已经很有身份认同感了
华人移民呢?
这些过番客当初下南洋
寻觅到了四季如夏的另一种气候
能种出榴梿的另一片土地
就能斩断了自己的根吗?

新加坡政府为了使华人华侨
放弃旧的国家认同
当初还限制中心人员往来
曾一度规定,凡去中国大陆升学的
青年一律取消在新加坡的居留权
80年代,华人身份认同问题基本解决
一度有很多新加坡年轻人
也倾向于说英语而不是中文
甚至觉得说华语的是Low class


衣食住行受中国影响
2017年也曾有机构做过调查
多数新加坡人认为国家身份
比族群身份更为重要
但是,近几年中国文化,品牌等
对于新加坡的影响确实日益深刻
提倡说华语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Facebook
支持前工人党秘书长刘程强
关于随着中国的崛起
新加坡要人要学好华语的言论

中国影响着新加坡的衣食住行
01/ 电子支付

02/ 小黄车

03/ 中国手机

04/ 中国投资
中国投资/建筑公司帮了新加坡不少忙
每天都要乘坐的MRT
一些站点就是中国建筑公司建成的

新加坡共管公寓(EC)的最大发展商
竟然是青建地产(南洋)集团
去年横空出世的10亿成交新地王
也是香港龙光地产
和总部位于中国山东的南山集团
两家组成联合财团成功竞得

图片:联合早报
05/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来新加坡的时候
椰子还没出生!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招商银行 浦发银行 中信银行
随后也都陆续进驻新加坡

06/ 中国品牌
包括上面提到的中国手机
还有很多品牌扬帆出海新加坡
网红零食

海底捞

名创优品

贡茶/喜茶

UR

07/ 中国游戏
要说渗透的话
中国游戏确实渗透了新加坡的
中小学生圈.....
王者荣耀

微信小游戏跳一跳

还有就是在牛车水
随处可见的中餐馆和小吃店
还有那熟悉的乡音
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


大使的回应
新加坡外交部前常任秘书比拉哈里:
“对我们来说,这个问题目前存在,而且发生的可能性极高。”
“中国的崛起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地缘政治事实。但在我看来,要从对中国的文化亲和力转换成为华人优越性的概念,这只是很小的一步。”
“新加坡才53岁,并不能保证每一个新加坡华人都不被诱惑,避免自觉或不自觉地踏出这一步。
对此,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上个月罕见公开发表声明:
“中国尊重新加坡在维持种族和宗教和谐上的努力,并无意影响新加坡人对于国家认同的情感,也永远不会那么做。”
“我们反对以大欺小,也反对干涉他人内政。这是中国所说,也一直是中国所做。”

最后用网友对美媒这篇文章的
一句话评论作为结尾
“Wat a bullsh1t article”

关于这件事,椰友你又怎么看?
请移步留言区一起讨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