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多起跟垃圾屋有关的患引发各界关注。(新明日报图)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透露,有210起组屋囤积储物案例经管理后严重情况降低,但仍有260间垃圾屋待处理。
《新明日报》报道,近来跟垃圾屋有关的火患引起各界关注,不少议员就在昨天的国会提出询问。
沈颖在国会复会上指出,囤积行为的根本原因很复杂,它可以是潜在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强迫症,或者个人在遭受创伤或悲痛后形成等等。
由社区事务署领导的核心小组负责处理这类垃圾屋的个案,并且和多个机构一同合作解决。
沈颖透露,截至今年上半年,当局成功减少210起囤积储物案例的严重程度,当局也积极确保这些个案没有再度出现重新囤积的情况。
目前还有260起囤积储物个案待解决。沈颖表示,这些复杂案例仍待解决部分原因跟囤积者不愿让当局介入清除垃圾有关。她透露,一些极端个案甚至以自残方式来威胁当局人员,不让他们进行清理工作。
沈颖说,下来几个月当局将加强对走廊囤积杂物的执法力度,还有相关的宣导。
新加坡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今午也在国会宣布,为了更好地应
付组屋火患,民防部队会同建屋发展局、市镇理事会和淡马锡基金会展开试行计划,在每两座组屋的电梯口放置灭火器。
囤积者未必都是长者
沈颖指出,虽然囤积行为更经常出现在年长者身上,但其他年龄层可能也会有这种行为,而且它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恶化。
个人可能在家中储物,也可能延伸并占用到公共走廊等公共区域。囤积储物不单会因食物腐烂而导致害虫滋生,或构成火灾风险,居住者也可能因出口通道被储物堵住,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无法逃生。
在囤积管理框架下,囤积储物案例将根据是否对公众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进行评估优先次序,如果发现风险达到违法的程度,监管机构将发布命令或对囤积者或屋主采取执法行动。
另外,如果囤积者被怀疑有心理健康问题,囤积者将被转介到护联中心(AIC)或心理卫生学院(IMH)接受精神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