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坡里各种柑橘开始了花样登场。
椪柑芦柑曾经是坡里新年市场的扛把子,但这两年受益于天朝发达的物流,越来越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水果开始了降维打击。
今年年货市场最火的柑橘,当属耙耙柑。

耙耙柑,来自日本,火于四川浦江,连名字里都自带产地属性。
没有一个四川女人不认识耙耙柑,摸一下,就如摸到自家男人的耳朵。
由于耙耙柑只在春天而至,它还有个文艺的名字:春见。
顾名思义,耙耙柑软软的皮,跟耙耳朵有的一拼,因为爆甜汁多,皮薄肉厚,一直是柑橘届皇后,大有一柑统天下的气势。
但最近偶尔听到朋友说,耙耙柑不好吃,酸。。酸大过甜。。。纳尼?
说好的耙耙柑的甜过初恋呢?说变心就变心了呢?

作为一名合格的吃货,今年至今也吃了五六十箱耙耙柑,那略带糯的口感和纯甜的味道,我不许有人说它是酸甜!
莫非。。。?这耙耙柑是李鬼?
毕竟马克思他老人家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在这年货购买的热火朝天的时节,无良供货商在利益叠加的Buff下以次充好,那是分分钟都可以安排的。
本着一颗普及天下美食之心,今天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区分耙耙柑和丑橘。
1、味道不同
丑橘的味道甜中带酸,而且酸味大过甜味,不能吃酸的人一般享受不了丑橘的味道。
耙耙柑可以说是甜中微微带点酸,5%的酸的黄金比例,大多数人都对耙耙柑的第一印象:甜!
靠这个,你永远可以在第一时间区分出丑橘和耙耙柑。

2、果皮的光滑度

耙耙柑果皮细腻毛孔很小,而丑橘之所以说它丑,是因为果皮粗糙毛孔大。
如果你拿到手的耙耙柑像右边这样,那么恭喜你买到了真丑橘·耙耙柑。
3、皮的厚薄

看图说明一目了然,丑橘外皮粗糙,其皮亦厚。
而耙耙柑皮薄汁多,是主要卖点。
4、口感
耙耙柑和丑橘都是果粒分明,所以即使老手,在不尝不看皮的情况下也会轻易著了道。
但如果一口吃下去,丑橘的果粒稍脆,耙耙柑的果粒稍软和糯。
不过这一步,没吃过100个以上耙耙柑的话比较难分辨。
这感觉,怎么说?就是你养的狗放出去再回来,你不用走近观察,五米之外就知道是不是你的狗,意会而不可言传,懂的都懂。
5、身材
耙耙柑身材扁圆, 而丑橘多会高过耙耙柑。
耙耙柑长的个头再大,都不会像丑橘那样往上拔高。

左一:耙耙柑 右一:丑橘
中间那个?连丑橘都不配,那是假丑橘,我在最近一次的亲近真丑橘·耙耙柑之旅中,看到了它的身影。
6、无籽
另一个重要的区别:
耙耙柑少渣无籽,这也是它称霸柑橘界的主打力。
丑橘:有籽。

7、价格
这是最基本的trigger,它能让无良供应商厚著脸皮指鹿为马:“这就是耙耙柑啊,酸甜啊,我爱吃啊”。
丑橘的价格通常比耙耙柑低45%。
所以,利益的驱使才是你手里耙耙柑酸或者酸大于甜的原因。
收著这一篇,再吃到“酸甜可口“的耙耙柑,记得拿出来温习一下。
走无良供应商的路,让他们无路可走。
年货采购不差钱,最怕高价接回来李鬼,擦亮眼睛,祝大家年货采购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