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坡里各種柑橘開始了花樣登場。
椪柑蘆柑曾經是坡里新年市場的扛把子,但這兩年受益於天朝發達的物流,越來越多大家喜聞樂見的水果開始了降維打擊。
今年年貨市場最火的柑橘,當屬耙耙柑。

耙耙柑,來自日本,火於四川浦江,連名字里都自帶產地屬性。
沒有一個四川女人不認識耙耙柑,摸一下,就如摸到自家男人的耳朵。
由於耙耙柑只在春天而至,它還有個文藝的名字:春見。
顧名思義,耙耙柑軟軟的皮,跟耙耳朵有的一拼,因為爆甜汁多,皮薄肉厚,一直是柑橘屆皇后,大有一柑統天下的氣勢。
但最近偶爾聽到朋友說,耙耙柑不好吃,酸。。酸大過甜。。。納尼?
說好的耙耙柑的甜過初戀呢?說變心就變心了呢?

作為一名合格的吃貨,今年至今也吃了五六十箱耙耙柑,那略帶糯的口感和純甜的味道,我不許有人說它是酸甜!
莫非。。。?這耙耙柑是李鬼?
畢竟馬克思他老人家說過「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在這年貨購買的熱火朝天的時節,無良供貨商在利益疊加的Buff下以次充好,那是分分鐘都可以安排的。
本著一顆普及天下美食之心,今天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區分耙耙柑和丑橘。
1、味道不同
丑橘的味道甜中帶酸,而且酸味大過甜味,不能吃酸的人一般享受不了丑橘的味道。
耙耙柑可以說是甜中微微帶點酸,5%的酸的黃金比例,大多數人都對耙耙柑的第一印象:甜!
靠這個,你永遠可以在第一時間區分出醜橘和耙耙柑。

2、果皮的光滑度

耙耙柑果皮細膩毛孔很小,而丑橘之所以說它丑,是因為果皮粗糙毛孔大。
如果你拿到手的耙耙柑像右邊這樣,那麼恭喜你買到了真丑橘·耙耙柑。
3、皮的厚薄

看圖說明一目了然,丑橘外皮粗糙,其皮亦厚。
而耙耙柑皮薄汁多,是主要賣點。
4、口感
耙耙柑和丑橘都是果粒分明,所以即使老手,在不嘗不看皮的情況下也會輕易著了道。
但如果一口吃下去,丑橘的果粒稍脆,耙耙柑的果粒稍軟和糯。
不過這一步,沒吃過100個以上耙耙柑的話比較難分辨。
這感覺,怎麼說?就是你養的狗放出去再回來,你不用走近觀察,五米之外就知道是不是你的狗,意會而不可言傳,懂的都懂。
5、身材
耙耙柑身材扁圓, 而丑橘多會高過耙耙柑。
耙耙柑長的個頭再大,都不會像丑橘那樣往上拔高。

左一:耙耙柑 右一:丑橘
中間那個?連丑橘都不配,那是假丑橘,我在最近一次的親近真丑橘·耙耙柑之旅中,看到了它的身影。
6、無籽
另一個重要的區別:
耙耙柑少渣無籽,這也是它稱霸柑橘界的主打力。
丑橘:有籽。

7、價格
這是最基本的trigger,它能讓無良供應商厚著臉皮指鹿為馬:「這就是耙耙柑啊,酸甜啊,我愛吃啊」。
丑橘的價格通常比耙耙柑低45%。
所以,利益的驅使才是你手裡耙耙柑酸或者酸大於甜的原因。
收著這一篇,再吃到「酸甜可口「的耙耙柑,記得拿出來溫習一下。
走無良供應商的路,讓他們無路可走。
年貨採購不差錢,最怕高價接回來李鬼,擦亮眼睛,祝大家年貨採購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