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加坡的学校他是赞不绝口:
“你来了新加坡读书。会发现你有大量的课余时间,所以能做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真正爱好的事情。”
他也喜欢新加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打工、公益活动等等。
这是他认为和国内读书氛围明显不一样的地方。

Xavier可以说是对新加坡满意远大过遗憾,他认为唯一受到挑战是在异国他乡没有亲朋好友的帮助,“什么都要靠自己”。
但是谈到新加坡优点,他如数家珍:
安全的环境让他放心父母自己游玩新加坡;没有天灾如地震、台风之类的担忧;最好的还是这里的人和教育:
“这边大部分人还是非常友善的,双语环境你很难在其他的国家找到。”
“种种优点,说远一点,繁衍生息也好,教育下一代也好,新加坡都是个非常非常好的地方。”

因为疫情三年没回国了,特别是他的父母像是被困在了新加坡,他的新年愿望是明年回国可以不用隔离那么长时间。
这也代表了所有在新中国的人心声吧~
06 “来新加坡的前5年,都像是在做梦。”

Sophie 28岁,记者 来自中国福州 在新加坡16年
Sophie是一名本地记者,12岁就来到新加坡的她可以说是学有所成。
她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身上有着记者职业的独立和笃定。
但她一开始并不是对自己或者家人的选择那么笃定,来新加坡的前5年,用她的话说“就像在做梦一样”。

她一开始来到新加坡时非常的抗拒,因为12岁年纪,根本就不知道新加坡在哪,只因为父亲一句想不想去新加坡读书就答应了。
说起刚来的时候, Sophie一脸无辜:
“我也不知道这边是讲英文的,所以我一开始学英文的时候觉得非常的辛苦。”
她形容前5年都像是在做梦,一直到来的第5年好像才有实感和适应起来。

一旦习惯了,也开始享受美食和这边的多元文化,从小到大不只有华人的朋友,也有马来族、印度族、和其他海外国家的朋友。
现在她能够以完全客观和超脱角度看待自己的经历:
有得必有失,随遇而安,热爱生活。

Sophie从国立大学communication new media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记者,又更加深入到新加坡的角角落落。
她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疫情的采访:
“最近一两年比较危险的就是去采访疫情,深入一些有疫情感染群的地方,全靠自己做好防疫措施。”
Sophie除了戴口罩还带面罩,然后回家之后会用消毒酒精把全身都喷过一遍,然后先去洗澡,再触碰家里其他的东西。
虽然很担心,但是被安排到工作的时候,她也并无推脱,显示出极大的担当。
“如果不是我,他也会叫其他同事去,这件事情必须得有人去做。所以我也不想要把它推给其他同事,因为我相信老板也是公平分配的每一个人。大家都会有遇到这样的经历或者机会。”

这可能与父亲的教导有关,他曾劝Sophie:
“有的时候不要太在意自己累不累,或者说自己赚多少钱,而是要去想,你有没有就是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有理想地活着,会比较开心。
在新加坡的中国人和新移民 大抵都逃不开被问两个问题 “你为什么来”和“你为什么不走”
看完以上六个椰友的故事 你是否也有所触动 有时候留在一个地方的理由很简单 她带给你愿景 她带给你愉悦 或是仅仅让你生活得舒适

不随便评价他人的选择
心安之处是吾乡 祝愿每一个留在异乡过年的人 都平平安安、新年快乐!
享受在新加坡生活的每一秒
*本文风景图均来自pexe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