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新加坡的學校他是讚不絕口:
「你來了新加坡讀書。會發現你有大量的課餘時間,所以能做些自己真正感興趣,真正愛好的事情。」
他也喜歡新加坡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打工、公益活動等等。
這是他認為和國內讀書氛圍明顯不一樣的地方。

Xavier可以說是對新加坡滿意遠大過遺憾,他認為唯一受到挑戰是在異國他鄉沒有親朋好友的幫助,「什麼都要靠自己」。
但是談到新加坡優點,他如數家珍:
安全的環境讓他放心父母自己遊玩新加坡;沒有天災如地震、颱風之類的擔憂;最好的還是這裡的人和教育:
「這邊大部分人還是非常友善的,雙語環境你很難在其他的國家找到。」
「種種優點,說遠一點,繁衍生息也好,教育下一代也好,新加坡都是個非常非常好的地方。」

因為疫情三年沒回國了,特別是他的父母像是被困在了新加坡,他的新年願望是明年回國可以不用隔離那麼長時間。
這也代表了所有在新中國的人心聲吧~
06 「來新加坡的前5年,都像是在做夢。」

Sophie 28歲,記者 來自中國福州 在新加坡16年
Sophie是一名本地記者,12歲就來到新加坡的她可以說是學有所成。
她雖然年紀輕輕,但是身上有著記者職業的獨立和篤定。
但她一開始並不是對自己或者家人的選擇那麼篤定,來新加坡的前5年,用她的話說「就像在做夢一樣」。

她一開始來到新加坡時非常的抗拒,因為12歲年紀,根本就不知道新加坡在哪,只因為父親一句想不想去新加坡讀書就答應了。
說起剛來的時候, Sophie一臉無辜:
「我也不知道這邊是講英文的,所以我一開始學英文的時候覺得非常的辛苦。」
她形容前5年都像是在做夢,一直到來的第5年好像才有實感和適應起來。

一旦習慣了,也開始享受美食和這邊的多元文化,從小到大不只有華人的朋友,也有馬來族、印度族、和其他海外國家的朋友。
現在她能夠以完全客觀和超脫角度看待自己的經歷:
有得必有失,隨遇而安,熱愛生活。

Sophie從國立大學communication new media專業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又更加深入到新加坡的角角落落。
她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疫情的採訪:
「最近一兩年比較危險的就是去採訪疫情,深入一些有疫情感染群的地方,全靠自己做好防疫措施。」
Sophie除了戴口罩還帶面罩,然後回家之後會用消毒酒精把全身都噴過一遍,然後先去洗澡,再觸碰家裡其他的東西。
雖然很擔心,但是被安排到工作的時候,她也並無推脫,顯示出極大的擔當。
「如果不是我,他也會叫其他同事去,這件事情必須得有人去做。所以我也不想要把它推給其他同事,因為我相信老闆也是公平分配的每一個人。大家都會有遇到這樣的經歷或者機會。」

這可能與父親的教導有關,他曾勸Sophie:
「有的時候不要太在意自己累不累,或者說自己賺多少錢,而是要去想,你有沒有就是為這個社會做貢獻。」
有理想地活著,會比較開心。
在新加坡的中國人和新移民 大抵都逃不開被問兩個問題 「你為什麼來」和「你為什麼不走」
看完以上六個椰友的故事 你是否也有所觸動 有時候留在一個地方的理由很簡單 她帶給你願景 她帶給你愉悅 或是僅僅讓你生活得舒適

不隨便評價他人的選擇
心安之處是吾鄉 祝願每一個留在異鄉過年的人 都平平安安、新年快樂!
享受在新加坡生活的每一秒
*本文風景圖均來自pexe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