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分别如下:

最让人担忧的仍然是高龄群体。前天又6个高龄老人死亡,年龄在78岁到93岁之间,都有潜在疾病史。
4人没有打过疫苗,1人没有完全接种,1人已经打完2针且过了14天。
现在,每天都有人去世已经变成了一种新常态。
就如椰子在开篇提到的内容,在病毒已经在社区中广泛传播的现在,最脆弱的就是年龄大、有潜在疾病、免疫力差的人群。
因为他们所面临的新冠并发症死亡风险,比其他人来得要大。
据卫生部统计,5月1日到10月16日这段期间,死亡病例的年龄跟疫苗接种情况百分比,如下:

来源:moh
80岁以上人群确诊后:没有打过疫苗死亡率13.3%,部分接种疫苗死亡率9.2%,打完2针疫苗死亡率1.6%;
50到59岁人群确诊后:没有打过疫苗死亡率0.31%,部分接种疫苗死亡率0.48%,打完2针疫苗死亡率0.01%;
0到12岁,13岁到19岁的人群确诊后死亡率都为0%。
可以看出,老年人以80岁以上最危险,中年人以50岁人群最危险。
ICU中的重症死亡情况又是如何?
5月1日到10月16日期间,情况恶化到需要入住ICU的人群中,重症及死亡的百分比,如下:

来源:moh
80岁以上人群入住ICU后:没有打过疫苗死亡率15.5%,部分接种疫苗死亡率10.2%,打完2针疫苗死亡率2%;
50岁到59岁人群入住ICU后:没有打过疫苗死亡率1.8%,部分接种疫苗死亡率2.2%,打完2针疫苗死亡率0.02%;
20岁到29岁人群入住ICU后:没有打过疫苗死亡率0.09%,部分接种疫苗死亡率0.18%,打完2针疫苗死亡率为0%;
0到12岁,13岁到19岁的人群入住ICU后死亡率为0%。
综上,从比率来看不管有没有打疫苗,年龄越大风险越大。而打了疫苗,死亡风险比没打要小很多。
如果跟其他国家相比,新加坡的目前的每百万死亡人数为40,而”病毒共存先驱“丹麦跟挪威分别为462跟161人。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近期卫生部长王乙康才会有以下感慨:
新加坡的抗疫策略,不是纯粹的清零,或者存粹的新冠共存。而是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中庸道路。
这条路,有的人认为做法不明确,有的认为是在反反复复。但实际上,这条路让新加坡避开了高死亡率。
从死亡率跟死亡人数来看,新加坡的新冠死亡率确实已经算相对较低。
但不等于没有。

来源:海峡时报
近期新加坡的殡葬业压力倍增。
过去一周内,平均每天死亡9人。以前殡葬业人员,一个月处理3个新冠遗体,现在是每周至少3个。
处理更多的遗体的同时,有的还得代亲属送死者最后一程,近距离接触遗体,同时也有感染风险。
据圈内人士透露。
新冠疫情下,从确诊到死亡,有的家属没办法亲自探望,更别说亲自送至亲最后一程。

新加坡殡葬集团首席殡葬礼仪师张自立坦言:
“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亲人,只能让我们代为在棺木里放一些装饰品和往生者的物品,我们会配合这样的要求。 特别是患者去世时家人还在隔离,我们必须线上沟通,这是以往从没有做过的事。”

不仅如此,也有相关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我们都明白如果不能把确诊例控制在低水平,重症病房的一线人员会不堪重负。
而下一个被压垮的一线人员就是我们,也就是殡葬服务业者。”
避免医疗系统超荷,也是今天我们所见,无症状的ART阳性感染者不用去诊所的理由之一。
疫情下各有难处,中庸这条路就是在不断权衡。
只是仍然会替那些不幸去世的人感到可惜,命没了就没了。
椰友们你们认为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