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分別如下:

最讓人擔憂的仍然是高齡群體。前天又6個高齡老人死亡,年齡在78歲到93歲之間,都有潛在疾病史。
4人沒有打過疫苗,1人沒有完全接種,1人已經打完2針且過了14天。
現在,每天都有人去世已經變成了一種新常態。
就如椰子在開篇提到的內容,在病毒已經在社區中廣泛傳播的現在,最脆弱的就是年齡大、有潛在疾病、免疫力差的人群。
因為他們所面臨的新冠併發症死亡風險,比其他人來得要大。
據衛生部統計,5月1日到10月16日這段期間,死亡病例的年齡跟疫苗接種情況百分比,如下:

來源:moh
80歲以上人群確診後:沒有打過疫苗死亡率13.3%,部分接種疫苗死亡率9.2%,打完2針疫苗死亡率1.6%;
50到59歲人群確診後:沒有打過疫苗死亡率0.31%,部分接種疫苗死亡率0.48%,打完2針疫苗死亡率0.01%;
0到12歲,13歲到19歲的人群確診後死亡率都為0%。
可以看出,老年人以80歲以上最危險,中年人以50歲人群最危險。
ICU中的重症死亡情況又是如何?
5月1日到10月16日期間,情況惡化到需要入住ICU的人群中,重症及死亡的百分比,如下:

來源:moh
80歲以上人群入住ICU後:沒有打過疫苗死亡率15.5%,部分接種疫苗死亡率10.2%,打完2針疫苗死亡率2%;
50歲到59歲人群入住ICU後:沒有打過疫苗死亡率1.8%,部分接種疫苗死亡率2.2%,打完2針疫苗死亡率0.02%;
20歲到29歲人群入住ICU後:沒有打過疫苗死亡率0.09%,部分接種疫苗死亡率0.18%,打完2針疫苗死亡率為0%;
0到12歲,13歲到19歲的人群入住ICU後死亡率為0%。
綜上,從比率來看不管有沒有打疫苗,年齡越大風險越大。而打了疫苗,死亡風險比沒打要小很多。
如果跟其他國家相比,新加坡的目前的每百萬死亡人數為40,而」病毒共存先驅「丹麥跟挪威分別為462跟161人。



可能這就是為什麼,近期衛生部長王乙康才會有以下感慨:
新加坡的抗疫策略,不是純粹的清零,或者存粹的新冠共存。而是在這兩者之間選擇中庸道路。
這條路,有的人認為做法不明確,有的認為是在反反覆復。但實際上,這條路讓新加坡避開了高死亡率。
從死亡率跟死亡人數來看,新加坡的新冠死亡率確實已經算相對較低。
但不等於沒有。

來源:海峽時報
近期新加坡的殯葬業壓力倍增。
過去一周內,平均每天死亡9人。以前殯葬業人員,一個月處理3個新冠遺體,現在是每周至少3個。
處理更多的遺體的同時,有的還得代親屬送死者最後一程,近距離接觸遺體,同時也有感染風險。
據圈內人士透露。
新冠疫情下,從確診到死亡,有的家屬沒辦法親自探望,更別說親自送至親最後一程。

新加坡殯葬集團首席殯葬禮儀師張自立坦言:
「他們看不到自己的親人,只能讓我們代為在棺木里放一些裝飾品和往生者的物品,我們會配合這樣的要求。 特別是患者去世時家人還在隔離,我們必須線上溝通,這是以往從沒有做過的事。」

不僅如此,也有相關業內人士表達了自己的憂慮:
「我們都明白如果不能把確診例控制在低水平,重症病房的一線人員會不堪重負。
而下一個被壓垮的一線人員就是我們,也就是殯葬服務業者。」
避免醫療系統超荷,也是今天我們所見,無症狀的ART陽性感染者不用去診所的理由之一。
疫情下各有難處,中庸這條路就是在不斷權衡。
只是仍然會替那些不幸去世的人感到可惜,命沒了就沒了。
椰友們你們認為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