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新加坡實際確診比官方數字多!「陽性後,去診所做核酸檢測被拒」

2021年10月20日   •   7萬次閱讀

難道新加坡的峰值,就這麼過了?

部長們預測1天5000例,不會再發生了?

病毒已在社區廣泛傳播 因檢測程序調整無法反映

如果按照衛生部官網上的新加坡日增病例模型走勢,現在的情況應該是這樣:

截止到10月17日,一天內新增確診或約5500例+,7天的預估新增病例總數或達近40000例。

但現在實際報出的日增病例卻是這樣。

實際新增確診數,在9日的3703例以後就下降,到前天跟模型的數據相比少了一半還要多。

但這並不是就說明疫情好轉。

事實上,專家們認為新加坡這一波疫情的峰值還未到來。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的院長、副院長都有對目前的疫情形勢做出自己的判斷。

首先是淡馬亞教授。

他認為現在新加坡的實際確診感染人數,會比衛生部每天公布的病例數字高很多。

「每天超過千起無關聯病例,說明病毒已經在社區里廣泛傳播,這波疫情還沒見頂。」

「現在最要緊的就是保護弱勢者。避免高齡群體跟免疫缺陷群體出現大型感染群。」

據淡馬亞教授估計,如果算上那些抗原快速檢測(ART)陽性的人,那麼最快下周或本月底,新加坡的日增病例應該是4000到5000例。(低於模型數據)

可是,從每天報告的病例數字我們能看出來嗎?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的副院長古阿列副教授就說了:

「因為檢測程序調整,我們沒辦法公平地比較今天跟幾周前的確診病例數字。我們也不清楚到底還有多少沒發現的確診者,也很難斷定目前處於本次疫情的哪個階段。」

也就是說,新加坡現在到底是疫情正在好轉,或者已經好轉,還是更加嚴重,我們是沒有絕對結論的。

不過跟淡馬亞教授觀點相似。

古阿列副教授也認為這波疫情還沒有達到頂峰。

「直到相當部分人口感染為止,這波疫情不會見頂。」

「而且即便是見頂後病例數字回落,一旦放寬措施,明年或許又會有新一波疫情。」

所以比起每天確診多少人,數字多少,古阿列教授更看重重症的病例有多少人。

綜合兩位教授觀點,現在的確診病例確實已經無法反應新加坡的疫情狀況。

10天前的3703例是這波疫情的單日最高值,但不是峰值。

現在社區中實際感染新冠的人更多,但多多少,無人得知。

另外如這兩位教授所說,檢測程序調整就是現在病例卡在兩三千的關鍵原因。

如果真的按照已經調整後的檢測程序來走,那麼病例按理說是要大幅減少的。

可現在仍然日增兩三千例,跟之前的日增百例比還是嚴重。也不符合當局要進一步解封共存的標準。

那為什麼病例少了,卻沒有大幅減少?

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的院長張毅穎教授是這麼解釋的:

現在很多自己做抗原快速檢測(ART)的人,陽性後的第一反應仍然是去診所做核酸檢測(PCR)。

無症狀ART陽性不計入統計

PCR檢測陽性更為準確

這段時間,不斷有椰友反應:

抗原快速檢測(ART)陽性的,去診所想要進一步做核酸拭子檢測(PCR),卻頻頻遭拒

為什麼診所會拒絕ART陽性做核酸檢測?

原因就出在「檢測程序調整」了。

現在衛生部官網上最新的自我檢測指導是這樣的。

如果你做了抗原快速檢測(ART)陽性,但是無症狀,感覺正常,那麼你第一步要做的不是去診所。

而是這些事情:

自我隔離72小時,停止出門做工跟社交,不需要急著去醫院或診所做檢測;

繼續做ART檢測,如果是陰性,那就回歸正常生活。如果是陽性,繼續自我隔離跟自我檢測;

一直做ART檢測,做到ART結果變成陰性,然後回歸正常生活。

除了以下這6類人,建議還是要到診所做PCR檢測:

1)出現急性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失去嗅覺或味覺等)

2)接獲隔離令(Quarantine Order)、居家通告(Stay-Home Notice)、健康風險警告(Health Risk Warning)

3)在醫療或老年護理相關單位工作

4)在幼兒園或小學就讀或任職

5)80歲及以上並完成接種疫苗

6)70歲以上尚未接種疫苗

從規定來看,多數無症狀的ART陽性患者無需去診所,或者去了診所也可能會出現如上述網友一樣被拒絕的情況。

來源:raffles medical

這樣一來,這部分人就是不被計入衛生部每天報告的病例中的。

那麼,什麼情況下才被要求去診所,並且可能會被計入每日確診病例之中?

ART陽性,但有症狀,如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的患者,是需要去醫院的。

但也被強調不用第一時間趕著去醫院。

衛生部的建議如下,ART陽性且有疑似流感症狀的人,按步驟:

把ART結果跟身份證放一起拍照;

處理用過的檢測儀、洗手;

上網搜索附近的SASH診所(該網址:https://flu.gowhere.gov.sg/);

乘坐私人交通工具(比如通過熱線、手機APP叫的士)去診所;

在診所做完PCR檢測,回家隔離等結果,PCR陽性就在家隔離。

PCR檢測陽性以後,在家隔離基本最快7天。

到這裡,可能有小夥伴還是會覺得奇怪。

ART檢測陽性,自我隔離72小時。

PCR檢測陽性,自我在家隔離至少7天。

一樣是檢測陽性,那為什麼ART檢測陽性的無症狀患者就不用去診所?

都是感染人群,但ART陽性卻可以不計入病例總數?

咱們來看下專業回答。

ART檢測可能會假陽性

PCR檢測更準確

PCR檢測是診所人員操作的,檢測拭子會從鼻子內部一直到後部取樣。

檢測結果由專門的實驗室出具。

ART檢測是我們自己操作的,只需要從鼻孔前部取樣。

檢測結果當場就能從試紙得出。

這種差別意味著我們自己做的ART結果,相比PCR檢測不夠精確。

有可能因為檢測過程中的操作誤差,導致結果陽性,這種情況被叫做「假陽」。

也有可能沒辦法檢測到弱陽性,比如感染初期以及後期。

所以衛生部才給出建議:

第一次做ART檢測,結果陽性,就自我隔離72小時即3天以後再做第二次ART檢測。

第二次檢測陰性,可結束隔離。

如果檢測陽性,並且出現症狀,那麼就需要去診所做PCR檢測,如果PCR檢測陽性,那麼就是確診病例。

基本上,抗原快速檢測(ART)是適用於大規模普篩的時候用,群眾自己就能操作,20分鐘左右知道結果,省事省時。

而核酸拭子檢測(PCR)需要檢測人員、儀器等,需要耗費人力物力以及更多時間。

因此從10月9日起,衛生部就官宣鼓勵更多人做ART檢測而不是PCR檢測。

包括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定期做檢測的行業人員,以及活動前檢測的人群,都只要做ART檢測。

而PCR檢測,主要留給那些有症狀的人。

這樣的操作其實並不意外。

從上個月病例激增開始,當局就已經強調現在需要關注的不是病例數字,而是重症人員的情況。

所以現在的信息中心也朝重症情況靠攏。

至於每天到底新增多少例。。。誰還心中有數?

療養院成新「疫情震中」?

每天有人死亡,殯葬業壓力大

前天報新增2553例,其中2008起社區病例,544起客工宿舍病例。

社區病例中,60歲以上的人有359個,18歲以下的青少年或孩童有193個。

現在衛生部文告中僅剩下的感染群主要集中在療養院跟學生教育中心。

1/2
下一頁
16歲兒沉迷「特殊按摩」花光積蓄 父母怒揭按摩院誘未成年
2025年04月27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16歲「嫖娼」不違法?!揭秘本地色情行業真實收入
2025年05月01日   •   7萬次閱讀
牛車水食肆紛爭升級!女店長與店員當街互毆,雙雙送醫一人被調查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GE2025】 「我們拿雞翅,但送你整隻雞!」 行動黨候選人言論引關注
2025年05月01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12家銀行定存利率匯總!存這裡最划算!中國用戶能開這些銀行帳戶
2025年05月03日   •   5萬次閱讀
老字號潮州肉脞麵攤主欲退休 擬以60萬新元售秘方  
2025年04月27日   •   4萬次閱讀
凌晨玩「寶可夢」捉精靈 老婦遇匪5手機被搶
2025年04月28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2025年04月29日   •   3萬次閱讀
鄰居洗地10次半夜敲佛 七旬翁受不了要賣房
2025年04月27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知名馬拉松賽事驚現悲劇,一名45歲男子比賽中暈倒,搶救無效身亡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捲土重來! 「蹭飯女團」討錢 專挑阿叔下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好兇!女司機搶泊車位 搶贏了還囂張這麼做
2025年05月02日   •   3萬次閱讀
三周後的生命重逢!里峇峇利路火災獲救孩童家長淚謝救命客工
2025年04月30日   •   3萬次閱讀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人山人海 行動黨阿裕尼候選人:我們不怕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因澡堂偷拍醜聞!新加坡前外交官抗疫獎章被正式褫奪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反對黨:婚外情!洗錢!貪污!買不起房!新加坡要淪為乞丐國度!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月台喝水險挨罰 留學生:一口差點喝掉500新幣!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14 歲少年犯罪 「狂飆」!持槍搶劫、下藥盜竊、無證逆行,終入青年改造所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行動黨華人新人秀淡米爾語 尚穆根贊:連印度人都震驚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鄰居難忍異味報警 七旬輪椅叔被發現暴斃家中成腐屍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老字號包子有蟑螂 食客投訴噁心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疑上下扶梯碰撞 男子送餐員互毆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