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循财:收紧防疫措施的决定是正确的


(图源:海峡时报)
他指出截至前天7月27日中午,与KTV酒廊有关的感染群规模为245例,包括两例新病例。
相比之下,仍在增长的裕廊渔港感染群有902例,其中有36例新病例。
如果不是因为禁堂食等措施,裕廊渔港感染群恐怕会更传播更广泛。

(图源:商业时报)
卫生部数据显示,新加坡在家隔离的人从6月底开始,一直维持在三位数。
从7月22日开始,人数暴增到5000多个,短短几天内更增加到超过9800个。
如果算上9800多个在政府隔离设施隔离的人,全岛隔离人数更达到将近2万个。

(图源:海峡时报)
另外目前新加坡共有545确诊者是需要住院的情况。
其中21名重症患者需要氧气供给,另有2名患者在ICU病房情况危险。
比起前段时间,重症的人显然变多了。

经过一周的高警戒二阶段,新加坡的疫情曲线逐渐被“压平”。

(图源:卫生部)
国立大学医院传染病科高级顾问Dale Fisher教授说,许多病例开始时没有联系,后来会被发现有联系,这和追踪工作的进度有关。

(示意图)
本地活跃感染群达到了39个,数量有增加趋势……

感染群数量每日变化(图源:卫生部)
-4间小学和3间中学有学生确诊
伟群小学(West Grove Primary School)
史丹福小学(Stamford Primary School)
公立培群学校(Pei Chun Public School)
道南小学(Tao Nan Primary School)
裕廊中学(Jurong Secondary School)
安德逊中学(Anderson Secondary School)
辅华中学(Fuhua Secondary School)

- 多2地点可以领取自检仪
过去14天去过 德曼花园巴刹与熟食中心(Teban Gardens Market & Food Centre) 勿洛北1街第216座巴刹与熟食中心(216 Bedok Food Centre and Market) 可以前往附近的居民委员会中心,领取自助检测仪。

来源:Yahoo
我们从新加坡感染群数量上升、无关联病例增加的迹象发现,现在还谈不上疫情好转。
国立大学医院的费舍尔教授说,新加坡目前的策略是控制住病例的数量,以便国家能够完成疫苗接种的推广。
"新加坡的重点是保护弱势群体和维护医疗系统,而不是试图实现零病例的目标,那将会让国家经济、精神健康方面付出巨大的代价并对医疗系产生严重影响。"

(图源:CNA)
部长们也会在8月重新评估疫情,所以未来会不会学英国完全躺平,还不好说~
但是,新加坡的新常态措施与英国的有很多相似之处 英国“躺平”后 病例居然连续7天下降了

英国在7月19日,面对争议声中几乎取消了所有防疫限制。
不再限制社交规模
除了拥挤地方,其他场合可不戴口罩出门
不再要求居家办公
打完两剂之后从“黄区”国家回来免去10天隔离
如果感染了出现轻症自己在家隔离,成为密切接触者也自我隔离。
这个措施震惊全世界,大家都说英国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实验”。
全英国人都成了实验中的小白鼠。


(图源:thesun)
英国人倒是很开心,称7月19日是自由日,大肆庆祝。
解封当晚的伦敦酒吧外排起长队,人们不戴口罩彻夜狂欢,当时好多媒体预测
“解封后英国新增或增至20w”
“8月或9月将达到感染患者人数的顶峰期”
“英国将迎来史上最大的一波疫情”
现在两周过去了,和预期的“疫情大爆发”不太一样,这几天英国新增确诊病例居然有所下降!
每日新增新冠病例数已连续7日下降,这是自今年2月以来的首次连续7日下降。

(图源:谷歌)
还有迹象死亡病例增速减缓。

专家对此分析,可能得益于英国的疫苗接种率、天气炎热、全面追踪系统等等。
从疫情初期,詹森就提出“群体免疫”方案。

(图源:RFI)
现在英国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超过一半人完成接种)和一部分康复者的自带抗体,好像正在实现免疫……

(图源:谷歌)
但也有专家认为现在宣布“胜利”为时尚早。
或许要再等6个月到1年,才能知道这场新冠疫情将怎样被彻底驯服。
英国传来的好消息,也让新加坡也出现了一些理解“新常态”的网友。


未来会不会有更多国家像英国一样“躺平”?
反正新加坡的政策看起来跟英国很相似……
还有人说,中国未尝不是在进入新常态:这次南京疫情爆发,传染了5省7市,但是并没有要“封城”的迹象。
不过目前中国边境并无丝毫放松的迹象,各省市的隔离政策最多已经增加到了35天。

9月开始,如果新加坡真学英国一样完全解封,别的国家会不会对新加坡入境者更加“防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