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循財:收緊防疫措施的決定是正確的


(圖源:海峽時報)
他指出截至前天7月27日中午,與KTV酒廊有關的感染群規模為245例,包括兩例新病例。
相比之下,仍在增長的裕廊漁港感染群有902例,其中有36例新病例。
如果不是因為禁堂食等措施,裕廊漁港感染群恐怕會更傳播更廣泛。

(圖源:商業時報)
衛生部數據顯示,新加坡在家隔離的人從6月底開始,一直維持在三位數。
從7月22日開始,人數暴增到5000多個,短短几天內更增加到超過9800個。
如果算上9800多個在政府隔離設施隔離的人,全島隔離人數更達到將近2萬個。

(圖源:海峽時報)
另外目前新加坡共有545確診者是需要住院的情況。
其中21名重症患者需要氧氣供給,另有2名患者在ICU病房情況危險。
比起前段時間,重症的人顯然變多了。

經過一周的高警戒二階段,新加坡的疫情曲線逐漸被「壓平」。

(圖源:衛生部)
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Dale Fisher教授說,許多病例開始時沒有聯繫,後來會被發現有聯繫,這和追蹤工作的進度有關。

(示意圖)
本地活躍感染群達到了39個,數量有增加趨勢……

感染群數量每日變化(圖源:衛生部)
-4間小學和3間中學有學生確診
偉群小學(West Grove Primary School)
史丹福小學(Stamford Primary School)
公立培群學校(Pei Chun Public School)
道南小學(Tao Nan Primary School)
裕廊中學(Jurong Secondary School)
安德遜中學(Anderson Secondary School)
輔華中學(Fuhua Secondary School)

- 多2地點可以領取自檢儀
過去14天去過 德曼花園巴剎與熟食中心(Teban Gardens Market & Food Centre) 勿洛北1街第216座巴剎與熟食中心(216 Bedok Food Centre and Market) 可以前往附近的居民委員會中心,領取自助檢測儀。

來源:Yahoo
我們從新加坡感染群數量上升、無關聯病例增加的跡象發現,現在還談不上疫情好轉。
國立大學醫院的費舍爾教授說,新加坡目前的策略是控制住病例的數量,以便國家能夠完成疫苗接種的推廣。
"新加坡的重點是保護弱勢群體和維護醫療系統,而不是試圖實現零病例的目標,那將會讓國家經濟、精神健康方面付出巨大的代價並對醫療系產生嚴重影響。"

(圖源:CNA)
部長們也會在8月重新評估疫情,所以未來會不會學英國完全躺平,還不好說~
但是,新加坡的新常態措施與英國的有很多相似之處 英國「躺平」後 病例居然連續7天下降了

英國在7月19日,面對爭議聲中幾乎取消了所有防疫限制。
不再限制社交規模
除了擁擠地方,其他場合可不戴口罩出門
不再要求居家辦公
打完兩劑之後從「黃區」國家回來免去10天隔離
如果感染了出現輕症自己在家隔離,成為密切接觸者也自我隔離。
這個措施震驚全世界,大家都說英國開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實驗」。
全英國人都成了實驗中的小白鼠。


(圖源:thesun)
英國人倒是很開心,稱7月19日是自由日,大肆慶祝。
解封當晚的倫敦酒吧外排起長隊,人們不戴口罩徹夜狂歡,當時好多媒體預測
「解封后英國新增或增至20w」
「8月或9月將達到感染患者人數的頂峰期」
「英國將迎來史上最大的一波疫情」
現在兩周過去了,和預期的「疫情大爆發」不太一樣,這幾天英國新增確診病例居然有所下降!
每日新增新冠病例數已連續7日下降,這是自今年2月以來的首次連續7日下降。

(圖源:谷歌)
還有跡象死亡病例增速減緩。

專家對此分析,可能得益於英國的疫苗接種率、天氣炎熱、全面追蹤系統等等。
從疫情初期,詹森就提出「群體免疫」方案。

(圖源:RFI)
現在英國通過大規模接種疫苗(超過一半人完成接種)和一部分康復者的自帶抗體,好像正在實現免疫……

(圖源:谷歌)
但也有專家認為現在宣布「勝利」為時尚早。
或許要再等6個月到1年,才能知道這場新冠疫情將怎樣被徹底馴服。
英國傳來的好消息,也讓新加坡也出現了一些理解「新常態」的網友。


未來會不會有更多國家像英國一樣「躺平」?
反正新加坡的政策看起來跟英國很相似……
還有人說,中國未嘗不是在進入新常態:這次南京疫情爆發,傳染了5省7市,但是並沒有要「封城」的跡象。
不過目前中國邊境並無絲毫放鬆的跡象,各省市的隔離政策最多已經增加到了35天。

9月開始,如果新加坡真學英國一樣完全解封,別的國家會不會對新加坡入境者更加「防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