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左一) 和工友垂钓的合影,我手上拿的是破冰的电钻。
过新年的时候,我们会到酒吧庆祝,有工友,有当地人,大家一起开怀畅饮。曾有一个俄罗斯壮汉喝得有点醉,过来要跟我掰手腕,旁边的人看到都在起哄。Why not?(为什么不呢?)我迅速把他掰倒,他不服气,又换左手挑战,连输两局。大家都为我鼓掌,还有人在吹口哨,这也许就是我常做力气活的优势吧,哈哈。
我在俄罗斯待了五年,时间一眨眼就过去,油田项目结束后,我在2009年回到新加坡船厂继续做工。相比天寒地冻的哈萨林岛,船底的机房就像扭到最大的火炉,气温逼近四十度,真的非常热,而新加坡的平均气温是三十度左右。工人们全身湿黏黏的,内裤也湿透,如果午饭吃得晚,饭菜都可能会馊掉。
每天登船前,我会在附近的餐馆提前打包好午饭。
玩起来是一回事,我做起工来也是很勤快的,每天7:30开工,出海短则8小时,最长有过18小时,回家都已经是半夜,只能匆匆躺一下,6点起床再去公司。
我手底下慢慢有了8名员工,工资也水涨船高,应该和办公室的白领差不多?周日休息的时候,我会骑着摩托到处去逛商场、看电影、吃美食,偶尔约几个工友去酒吧聚聚,年假全部用来出国旅游,即便这样,钱也够我自己花。
只要有空,我就会和朋友出来喝酒消遣 。
新加坡是中、英、印茶文化的交融地,喝下午茶是当地人的传统,可以选中国功夫茶、英式下午茶、印式马萨拉茶和台式珍珠奶茶等等,一到下午茶时间,大家都会放下手上的活去喝茶。
这已经成了我多少年来的习惯,到点就在机房大喊一声,“Tea time,tea time,everyone stop,let’s go”,意思是“喝茶时间到啦!手里工作都停一停,快来喝茶!”
我老板是工作狂,他不喜欢员工喝下午茶,好多工友都怕他,放弃自己的下午茶权利。我可不管,我们是人又不是机器,劳逸结合才是王道。老板有专门找我谈话,他不敢阻扰我,只是提醒我喝茶的时候自己去就好,不要叫别人。Ok,我尊重他意见,再也没叫任何人。
船上有船员食堂供应茶水,不过疫情后工人就不能再去啰,只能在室外休息。我经常坐在栏杆前望着大海喝茶,海风带着咸咸的味道吹在脸上,还是挺享受的。
在太阳底下施工虽然好热,但有海风吹来,都比闷热的机房要凉爽。
有时候老板要求大家三日完成一周的工作量,老是催、催、催,工人们一吃饱饭就要马上开工,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我想着必须做点什么改变一下现状,时不时就在锡克网群发言,还把自己喝茶的视频发到群里,加上旁遮普语(锡克族语言)提醒大家不要老是埋头苦干,该休息就休息,工作最重要是Happy开心嘛。
大家觉得我言之有理就纷纷转发,后来有人讲,你广东话那么好,为何不录一个广东话视频呢?我觉得挺好玩,又拍了一段视频,配上广东话——“喂,朋友,三点饮茶啦,做甘多老细都唔锡你”,翻译成普通话的意思是:喂,朋友们,三点到了快喝茶,做那么累,老板也不会心疼你啦。
2020年,视频不知怎么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火了,我慢慢有了点名气,没想到第二年视频传到了中国,想不到非常被中国打工族欢迎。我突然有了很多中国粉丝,大家都给我起外号叫“饮茶哥”。
“三点饮茶”这四个字一下子成了网络名言,被好多人挂在嘴边。有人还把我的视频剪接加工成无厘头版本,看起来很搞笑,Alright(好吧),我不会生气,只要能提醒大家劳逸结合就是好事。
猫王是我最喜欢的歌手,我平日会模仿他的样子打扮。
在中国走红之后,各路邀请机会都找上门,有人请我录制视频,比如祝贺父母生日,给婚礼送祝福;有人采访我,还有叫我拍广告。在路上走着,都经常有中国人过来聊天,说好喜欢我,和我边合影边讲“三点饮茶”。既然大家都喜欢我的视频,我也感觉到这件事有意义,休息日也经常用来研究如何做视频。
我的视频不再是单纯劝茶,也会带着大家逛新加坡、看我品尝当地美食。为了满足中国粉丝的口味,我有主动了解中国更多,今年6月高考还专门拍视频祝福考试的孩子们,我的广东话也有进步,以后去中国旅游和广东人吹吹水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我一周七天都很忙,不过一到下午三点还是会准时喝茶,周末想休息就放下手头的事情,给自己放个假。对于工作我一向看得开,人应该好好享受生活,再辛苦也不能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