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说方言的家庭直接改为说英语,而不是华语
因为实行英语为第一语言的政策,华人的中文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普通的华语交流不成问题,但华人普遍的中文能力远不如马来西亚,更不及大中华地区。

▲2017年讲华语运动出洋相,读写成“渎”,当场居然没人发现错误,可见新加坡人的中文水平退步
在英语、华语的双重“威胁”下,新加坡的汉语方言更是逐渐式微,尤其是新加坡的华裔90后,华语能力不行,方言又不会说,而最终索性把英语当成母语的现象比比皆是。
建国50多年来,凭借着华人的勤奋与智慧,新加坡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富有活力的华人社会之一。新加坡的成功固然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但政府的语言政策也在幕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加坡的人均GDP已经把香港甩得很远
当然,新加坡政府并非没有后顾之忧,一方面,新加坡意识到英语带来的巨大效益,英语为国家通用语的地位不会改变。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富裕起来,加上中国经济在21世纪步入快车道,越来越多华人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重寻中华文化之根,不愿国家全盘西化。
近年来,新加坡试图调整和扭转这状况,想搭上中国经济腾飞顺风车的新加坡政府不惜拿出巨资聘请中国老师,本地兴起了中国文化通识课、中文课。
此外,政府对汉语方言的态度也有所改变,逐步放开对于汉语方言的限制,福建话、粤语、客家话方言节目重新回到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华人愿意学习祖先的语言。

▲新加坡一个社区中心内的闽南语学生
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新加坡无疑是成功的,但碍于国土有限,地缘文化环境不友好,国际关系的变化莫测,新加坡的文化政策也时常在东西方中摇摆。
但国父李光耀曾告诫新加坡国民,华人不属于西方文明,不了解本民族文化,就会在两种文化中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