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马来西亚零售集团Macrovalue以1.25亿新元(约9300万美元)收购新加坡老牌超市Cold Storage和Giant,正式成为东南亚零售业的重要玩家。
这笔交易不仅标志着新加坡超市行业的又一次洗牌,更折射出区域零售业的深层变革——当电商冲击全球传统商超时,为何马来西亚企业却逆势扩张?
01 Macrovalue是何来历? 从吉隆坡百货到新加坡超市之王
Macrovalue的掌舵人Andrew LimTatt Keong(林跶镪)并非传统零售业出身。69岁的他早年是律师,因处理百货公司法律事务而意外踏入零售业。2002年,他通过管理层收购拿下吉隆坡崇光百货(SOGO),从此开启零售帝国之路。

2023年,Macrovalue收购DFI零售集团在马来西亚的Cold Storage、Giant和Mercato业务;2025年,再将新加坡的48家Cold Storage和41家Giant收入囊中。至此,Macrovalue年营收突破50亿令吉(约11亿美元),成为马来西亚第三大超市运营商,仅次于永旺(Aeon)和莲花(Lotus)。
Cold Storage:1903年创立,新加坡百年老牌,主打高端生鲜
Giant:1944年创立,以平价大卖场著称,近年因竞争收缩
02 为何收购?规模经济与"夏季国家"零售哲学
Andrew Lim直言:"食品杂货业的终极目标是做到足够大,才能拿到最好的供应商折扣。"他举例,新加坡职总平价超市(NTUC FairPrice)和泰国Central Group能主导市场,正是因为规模效应。Macrovalue的野心,正是成为马来西亚的"平价超市"。
Lim提出一个有趣观点:电商在冬季漫长的国家(如中国、日韩、欧美)更发达,因为人们不愿出门;但在"夏季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佛罗里达),全年气候温暖,消费者更愿意逛实体店。
"在热带,超市不仅是购物场所,更是社交空间。" ——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何东南亚超市仍具生命力。
03 挑战新加坡市场:如何与职总平价、昇菘竞争?

新加坡超市行业是块"硬骨头",他认为:
职总平价(NTUC FairPrice):市占率超50%,有政府背景
昇菘超市(Sheng Siong):主打社区低价,利润率行业领先
电商冲击:RedMart、Amazon Fresh虎视眈眈
Macrovalue的破局策略:
保留品牌DNA:不裁员、不改名,延续Cold Storage的"高端"和Giant的"平价"定位
强化会员体系:保留Cold Storage的"Yuu"忠诚计划
差异化服务:借鉴马来西亚SOGO经验,注重"情感连接"(如节日营销)
以崇光百货为例,它在当地深受中低收入群体,尤其是来自该国占主导地位的穆斯林马来社区的欢迎。Andrew Lim 形象地描述道:“这就像开斋节购买一样,对于很多人来说,除非去崇光百货,否则就感觉开斋节的准备工作没有完成。” 这种情感依赖,使得崇光百货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Macrovalue 可利用自身在供应链整合方面的优势,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通过优化商品种类和布局,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04 Andrew Lim的"情感牌":商业理性下的新加坡情怀
在采访中,Lim透露了一个私人动机:"我母亲是新加坡人,这次收购有点像回家。"但他强调,商业决策仍基于理性:不安排家族成员参与管理、留用原CEO林文昌(Lim Boon Cheong)、依赖专业团队运营。
"零售业需要顶尖人才,而不是家族成员。" ——这一理念与许多东南亚家族企业形成对比。
Macrovalue的收购是一场豪赌,无论成败,这场交易都预示着一个新时代:东南亚零售业正从单打独斗走向区域整合。而对于新加坡消费者来说,唯一的问题是:Cold Storage的招牌牛肉派,会不会变得更马来西亚风味?
你更喜欢Cold Storage还是Giant?马来西亚企业入主后,你希望看到哪些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