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新加坡没的摇号,只能买~
要不然,就坐造价上亿的地铁
或者不按钮不停的公车

中国一线城市公交地铁费
那也是相当感人的

哦对了,差点忘了打车了!
新加坡打车可不算便宜
而且各种灵活收费(黑!)
夜补贵到你怀疑人生

椰子的心跳
随着计价器而跳动
目光久久无法挪开
义顺到Town要36新币!

再来看看中国一线城市打车价格
3公里内13元,每公里加收2.3元
(咱能不提北京塞车么)

在出行这方面各有优劣,你们说呢?
基本开销
石榴弟在新加坡是外国人
那么,歪果仁在中国生活
是一种什么样体验?
他找到了一个(闲出翔)的歪果仁
在上海进行的130人民币
“一日生存挑战”

早餐:两个包子
花费:6元
余额:127RMB
看表情,小哥吃的很满足
牙里仿佛还有残留的韭菜……

饭后甜品:菠萝
花费:5元
余额:122块
身为一个歪果仁
头可断血可流水果不能不吃

娱乐:夹娃娃
花费:1元
余额:121块
这1块钱打水漂了
毛也没有夹起来

出行:乘坐地铁
花费:3元
余额:118块

午饭:生煎包
价格:8元
余额:110块

晚餐:炒饭+啤酒
花费:30块
余额:80人民币

住宿:青年旅馆
花费:80块
因为只剩下这么多钱了
除了睡大街并没什么更好的选择

一天花了130块
一个月就是 3000多块啊
呃,小哥觉得这品质也是
真的不能再降了(高级流浪汉级别)

淡淡地忧桑
感兴趣的可以戳挑战视频

为什么回国觉得什么都贵?
不完全的统计都是瞎统计
一个人的感受都片面的
但是石榴弟确实感受到了
来自国内一线城市物价森森的恶意

Made in China不便宜
在新加坡买一件衣服
基本上都是Made in China
在哪国买都是一样的标签
但是却有个神奇的现象
Made in China在外国便宜中国贵

据说真相让人听了想流泪
外国品牌擅长“杀价”
有1000个订单不会平均分给代工厂
而是各分1000个
这是什么清奇的操作?
这样就增加了两个代工厂的产能
为了抢单代工厂甚至零利润生产
成本降低了回本土售价就便宜

那么饶了一圈回中国
价格就蹭蹭蹭翻倍了
当然,这些东西出口新加坡一样贵
只是没写着“Made in Singapore”
心里还是舒服了一丢丢

人力成本 & 通货膨胀
很多人觉得在中国人力成本低
物价应该也是非常低
但是大家也忽略了重要部分
就是在哪里技术人力成本都高
所以像是理发,钟点工等
用到人的地方,国内确实非常便宜
新加坡就很贵

但是也有网友说了
要比就比大项目(房子,车)
老比这些人力介入多的,有意思?
你一年是买几节电池?
可乐便宜又如何? 贵又如何?
20块钱在中美新马泰都能
让你可乐喝到胃酸紊乱
无论在哪,连青菜都吃不起
那就可以找个豆腐撞死了

(网友diss,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
好吧,那么看住房一大项
国内地产总共要收12种税等
这加在一起就是占了
房地产价格的70%左右
国外主要控制的就是通胀
(可能还有税收)
美国过去100年通货膨胀每年平均为3%
2017年新加坡通货膨胀率达0.6%
结束连续两年负通胀
这又不直观了
结果是什么呢?
基本上就是房价维稳/钱不毛
还有很多很多……(那我就不懂了)

新加坡房价(蓝)和通货膨胀(橘)走势
收入 VS 支出比例
看完花多少
也来看看赚多少啊
“最低收入”
还是大首都为例
北京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2120元
税后到手是1512.88元

“中等收入”
在中国一线城市很多人说
至少月薪4万才能称为中产
税后到手 28030人民币!

收入/支出的意义何在?
看了下面这些可能更直观

资料来源:瑞银集团
根据瑞银的调查报告
北京人需要工作39.3天
才能买一台iPhone X

新加坡人月薪中位数是4232新币
那么新加坡人需要工作8.5天
就能买一台iPhone X


说了这么多
再来看看中国二三线城市生活支出
那简直就是被贵贵贵的新加坡
狠狠按在地上

中国一线城市
却是毋庸置疑的贵
对于发展水平蹭蹭蹭——不吹!
赶英超美力求碾压新加坡
一线城市生活水平上去了
对于物价咻咻咻——不黑!
生活水平高了
物价肯定不会停留在解放前
那么问题来了哈
为什么椰子和石榴弟在哪都觉得贵呢?
新加坡也觉得贵
中国一线城市觉得更贵……
椰子反思了一下,可能是因为
emmm….. 我们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