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新加坡沒的搖號,只能買~
要不然,就坐造價上億的地鐵
或者不按鈕不停的公車

中國一線城市公交地鐵費
那也是相當感人的

哦對了,差點忘了打車了!
新加坡打車可不算便宜
而且各種靈活收費(黑!)
夜補貴到你懷疑人生

椰子的心跳
隨著計價器而跳動
目光久久無法挪開
義順到Town要36新幣!

再來看看中國一線城市打車價格
3公里內13元,每公里加收2.3元
(咱能不提北京塞車麼)

在出行這方面各有優劣,你們說呢?
基本開銷
石榴弟在新加坡是外國人
那麼,歪果仁在中國生活
是一種什麼樣體驗?
他找到了一個(閒出翔)的歪果仁
在上海進行的130人民幣
「一日生存挑戰」

早餐:兩個包子
花費:6元
餘額:127RMB
看錶情,小哥吃的很滿足
牙里仿佛還有殘留的韭菜……

飯後甜品:菠蘿
花費:5元
餘額:122塊
身為一個歪果仁
頭可斷血可流水果不能不吃

娛樂:夾娃娃
花費:1元
餘額:121塊
這1塊錢打水漂了
毛也沒有夾起來

出行:乘坐地鐵
花費:3元
餘額:118塊

午飯:生煎包
價格:8元
餘額:110塊

晚餐:炒飯+啤酒
花費:30塊
餘額:80人民幣

住宿:青年旅館
花費:80塊
因為只剩下這麼多錢了
除了睡大街並沒什麼更好的選擇

一天花了130塊
一個月就是 3000多塊啊
呃,小哥覺得這品質也是
真的不能再降了(高級流浪漢級別)

淡淡地憂桑
感興趣的可以戳挑戰視頻

為什麼回國覺得什麼都貴?
不完全的統計都是瞎統計
一個人的感受都片面的
但是石榴弟確實感受到了
來自國內一線城市物價森森的惡意

Made in China不便宜
在新加坡買一件衣服
基本上都是Made in China
在哪國買都是一樣的標籤
但是卻有個神奇的現象
Made in China在外國便宜中國貴

據說真相讓人聽了想流淚
外國品牌擅長「殺價」
有1000個訂單不會平均分給代工廠
而是各分1000個
這是什麼清奇的操作?
這樣就增加了兩個代工廠的產能
為了搶單代工廠甚至零利潤生產
成本降低了回本土售價就便宜

那麼饒了一圈回中國
價格就蹭蹭蹭翻倍了
當然,這些東西出口新加坡一樣貴
只是沒寫著「Made in Singapore」
心裡還是舒服了一丟丟

人力成本 & 通貨膨脹
很多人覺得在中國人力成本低
物價應該也是非常低
但是大家也忽略了重要部分
就是在哪裡技術人力成本都高
所以像是理髮,鐘點工等
用到人的地方,國內確實非常便宜
新加坡就很貴

但是也有網友說了
要比就比大項目(房子,車)
老比這些人力介入多的,有意思?
你一年是買幾節電池?
可樂便宜又如何? 貴又如何?
20塊錢在中美新馬泰都能
讓你可樂喝到胃酸紊亂
無論在哪,連青菜都吃不起
那就可以找個豆腐撞死了

(網友diss,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
好吧,那麼看住房一大項
國內地產總共要收12種稅等
這加在一起就是占了
房地產價格的70%左右
國外主要控制的就是通脹
(可能還有稅收)
美國過去100年通貨膨脹每年平均為3%
2017年新加坡通貨膨脹率達0.6%
結束連續兩年負通脹
這又不直觀了
結果是什麼呢?
基本上就是房價維穩/錢不毛
還有很多很多……(那我就不懂了)

新加坡房價(藍)和通貨膨脹(橘)走勢
收入 VS 支出比例
看完花多少
也來看看賺多少啊
「最低收入」
還是大首都為例
北京最低工資標準是每月2120元
稅後到手是1512.88元

「中等收入」
在中國一線城市很多人說
至少月薪4萬才能稱為中產
稅後到手 28030人民幣!

收入/支出的意義何在?
看了下面這些可能更直觀

資料來源:瑞銀集團
根據瑞銀的調查報告
北京人需要工作39.3天
才能買一台iPhone X

新加坡人月薪中位數是4232新幣
那麼新加坡人需要工作8.5天
就能買一台iPhone X


說了這麼多
再來看看中國二三線城市生活支出
那簡直就是被貴貴貴的新加坡
狠狠按在地上

中國一線城市
卻是毋庸置疑的貴
對於發展水平蹭蹭蹭——不吹!
趕英超美力求碾壓新加坡
一線城市生活水平上去了
對於物價咻咻咻——不黑!
生活水平高了
物價肯定不會停留在解放前
那麼問題來了哈
為什麼椰子和石榴弟在哪都覺得貴呢?
新加坡也覺得貴
中國一線城市覺得更貴……
椰子反思了一下,可能是因為
emmm….. 我們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