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siaone | 示意
所以大家可以不用太恐慌。
但,说一点也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送餐员们。。。
“我真是担心我们这一群(送餐员)啊,以后还是更小心点。”

当然,也有叫外卖的顾客。
“有很多XX平台的送餐员啊,送到食物给顾客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戴好口罩。”

“现在是送餐员,下一步会不会是食物。”

也有网友信不过,打算开始自己做饭。。。


另外,还有网友在问:那么如果是自己出门打包呢?
这个,估计专家也没法肯定说会或者不会。
想要不感染,就要隔绝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接触物体表面,基本上得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新加坡开始面临“物传人”?
卫生部最新防疫指导来了~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
跟去年相比,这一波疫情又教会了新加坡两点:
1)变异病毒更具有传播性
2)进一步证实了病毒可以气溶胶即空气传播
这也许跟病例爆发的群体不一样有关。
这次遭难的是新加坡社区,从医院、机场、学校、补课中心再到餐饮店员工、送餐员等。
很明显病毒在新加坡很有自己的一套传播套路。
但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这些新加坡现在正在面对的套路,中国都出现过,并且已有应对经验。

当时,中国疫情就是在社区爆发。
新冠病毒会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中国在去年2月底就已经证实存在。
同样在去年,中国又提出新冠病毒会“物传人”的传播方式,即接触被感染物表面传播。
即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门把手,座椅、电梯表面、水龙头、公共运输工具扶手传播。
新加坡T3机场及JEM&西城感染群的0号病例,两者的感染源推测中都有厕所。

还有前几天,组屋一栋接一栋整座居民做检测,就怀疑电梯是传播中介。

所以i猜测,新加坡可能现在就处在“物传人”的风险中。
据其他国家,如中国、美国、英国的专家分析,病毒在不同的物体表面存活时间不一样。
比如在同等室温为22°C和65%的湿度的条件下。
印刷和纸张,病毒在3小时后死亡。
木材和布,病毒在2天后死亡。
玻璃和纸币,病毒4天后死亡。
不锈钢和塑料,病毒在7天后死亡。

如果是低温环境,那么病毒存活时间将会更久。
比如长期开着空调的场所,传播风险明显更高。
而且,也不是说不接触就没事。
别忘了,除了接触物体表面,还有空气、飞沫传播。
卫生部刚发布了最新的防疫指导原则,强调飞沫传播跟改善通风条件。

据修改后的内容,如果是那种通风不好、空气对流差的封闭式空间(如电梯),病毒传播风险更大。
所以当局鼓励大家一定要常洗手,多通风。
特别是如果有人来家里,最好的方式是开窗,让空气对流更顺畅。
现在的病毒更狡猾,希望椰友们别放松警惕性。 戴口罩,常洗手杀菌,不去拥挤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电梯内不随便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