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薪资基准数据显示,年资增长使个别行业收入变悬殊

不同行业的新加坡本地专业人士、经理、执行员与技师收入,会随着年龄增加差距扩大。从事银行、金融服务和基金管理者,在45岁时的月薪可高达三四万元,但在建筑、制造、餐饮服务业的同龄工作者,薪水最多1万余新元。
配合9月1日起落实的互补专才评估框架(Complementarity Assessment Framework,简称COMPASS),人力部在网站列出22个行业,及年龄23岁至45岁本地专业人士、经理、执行员与技师(PMET),在同行排第65百分位及第90百分位的收入数据,供有意聘请外籍白领的雇主参考。
外籍雇员在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简称EP)新计分制下,薪水须向本地前三分之一PMET收入看齐,才能在薪水项目取得10分。全部六个项目要累计至少40分,申请才能通过。
记者在整理各行业薪资基准时发现,特定行业的PMET薪水比其他人高。例如一名23岁刚投入职场的银行业上班族,若薪水处于第65百分位或同行的前三分之一,可高达6486新元。当这名PMET年资增加,到了45岁,他的薪水可升至1万7705新元。倘若他属于高薪一族,收入排同行的前10之一,则可能有高达3万1384新元的月薪。
相比之下,收入排同行前三分之一,但从事餐饮服务的本地PMET,23岁时的薪水为4105新元,到了45岁收入升至5894新元,远比不上在银行业工作的同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