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薪資基準數據顯示,年資增長使個別行業收入變懸殊

不同行業的新加坡本地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收入,會隨著年齡增加差距擴大。從事銀行、金融服務和基金管理者,在45歲時的月薪可高達三四萬元,但在建築、製造、餐飲服務業的同齡工作者,薪水最多1萬餘新元。
配合9月1日起落實的互補專才評估框架(Complementarity Assessment Framework,簡稱COMPASS),人力部在網站列出22個行業,及年齡23歲至45歲本地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在同行排第65百分位及第90百分位的收入數據,供有意聘請外籍白領的僱主參考。
外籍雇員在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簡稱EP)新計分制下,薪水須向本地前三分之一PMET收入看齊,才能在薪水項目取得10分。全部六個項目要累計至少40分,申請才能通過。
記者在整理各行業薪資基準時發現,特定行業的PMET薪水比其他人高。例如一名23歲剛投入職場的銀行業上班族,若薪水處於第65百分位或同行的前三分之一,可高達6486新元。當這名PMET年資增加,到了45歲,他的薪水可升至1萬7705新元。倘若他屬於高薪一族,收入排同行的前10之一,則可能有高達3萬1384新元的月薪。
相比之下,收入排同行前三分之一,但從事餐飲服務的本地PMET,23歲時的薪水為4105新元,到了45歲收入升至5894新元,遠比不上在銀行業工作的同齡者。